-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求是》杂志研究员、《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
“改革”一词在十八大报告中共出现86次,也是历次报告的高频词。其中,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占了重要篇幅。
报告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同时也提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专家解读认为,十八大报告对今后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表明了态度:一个是积极,一个是稳妥;同时又划定了底线: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关键词 1 深化改革
既得利益阶层产生改革惰性
十八大报告提到,深化改革开放任务艰巨。此前的一个共识是,改革进入深水区。
《求是》杂志研究员、《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说,改革初期从大家都能受惠的地方改起,暂时搁置和回避了一些矛盾,这减少了改革阻力。
现在,“肉”已经吃完了,剩下难啃的“骨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容易的改革都做了,剩下的都是难题。比如户籍改革,北京、上海的户籍,怎么放开?
黄苇町说,长期以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最富有的10%和最贫穷的10%收入差距已经达到23倍。“这导致内需跛脚,社会矛盾尖锐”。
深水区的另一个特征是,单项的改革难以推进。黄苇町说,现在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一个环节卡住,其他改革也进行不下去。
在黄苇町看来,改革的环境也变了。30年前都是“光脚的”,改革可以使绝大多数人受益,容易统一思想。现在都“穿上鞋”了,皆大欢喜的普惠改革越来越少,改革处于“两难”,总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现在既得利益阶层产生了改革惰性,不愿意再改了。
不同社会阶层形成共识的难度也在增加。黄苇町举例说,原来在某个地方上个项目,都很欢迎,现在民众可能会因为环境问题而反对。
谢春涛举例说,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有的地方还没改革,就有很多家长反对。可见改革有多难。
谢春涛认为,破除这些阻力,光靠领导人的决心和勇气还不够,还需要形成共识,更需要智慧。“对改革发发议论甚至牢骚都不难,但实际操作不容易”。
关键词 2 改革方向
改革要积极稳妥又要尽快推行
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章节标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谢春涛认为,十八大报告的态度有两层:一个是积极,一个是稳妥。报告中对这种取向的体现是清楚的。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对记者表示,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尽快推行。这个前提是,对改革的目标形成共识。
报告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专家认为,这为改革划定了方向。
谢春涛说,“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改革开放之前走过的路,特别是“文革”时期的路,这条路没走通。“改旗易帜的邪路”,改的肯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西方的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谢春涛说,报告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一些人留恋过去,认为过去比现在好,也有人主张全盘西化。
“有些人很希望改革有大的突破。”黄苇町说,一个正常的体制是逐渐修修补补,不断改进更新,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也不能停步。
谢春涛解读说,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人大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谢春涛说,上述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这个肯定是不会改变的。他说,改革的方向丝毫没有问题,但是改革决不是一帆风顺,还要有耐心。
关键词 3 改革内容
七项改革目标均保护百姓民主自由
除了为改革确定方向和原则,十八大报告还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出安排。回答了改革“怎么改”的问题。
谢春涛解读说,报告从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权力运行和统一战线等7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目标,每一项都在保护老百姓的民主和自由。
报告安排的第一项政治体制改革内容就与人大制度有关,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认为亮点颇多。比如,报告要求人大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报告提出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这是秦前红非常期待的。
十八大报告,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在黄苇町看来,这次的突破不仅在于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还打破了党派限制,进行界别协商,基层也要进行民主协商。
黄苇町说,这意味着跟老百姓也要协商,不能以上压下,简单少数服从多数,党政机关也要学会妥协和退让。
报告在提到制约权力时提出“新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秦前红认为,这既是回归宪法共识,也是遵循民主潮流。决策要体现民众参与,让老百姓有知情权和话语权,才能获得最大的民意支持和群众基础。
在听取民意上,秦前红建议发挥人大、政协和媒体的力量,现有的程序化的制度,会给执政党省很多力气,也防止陷入“民粹化”。
关键词 4 依法治国
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焦点
受访专家有一个共识,改革必须以法治为基础。
黄苇町说,目前重政策、重批示、重关系、轻法律的现象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比较突出。
秦前红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焦点是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它的成本不是最高的,但效果是最明显的,司法体制改革能带来其他改革的突破。
在十八大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布局中,法治的身影随处可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等。
秦前红称,从中可以看出,执政党对法治规律的认知又有了提升。过去维护稳定过多运用行政、政策,放弃了成本最小、共识最大,收获也最多的司法维稳方式,没有解决动态和根本的稳定问题。
报告提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在秦前红看来,这一对权力运行监督的表述,基本包含了现代法治的内容,符合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
一个省级领导告诉秦前红,以前很多事情都要花很大力气调查摸底、开会研究,学了法律才发现,其实有关处理办法在法律里已经规定得清清楚楚。
秦前红说,报告确定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尊重法治,就可以做到邓小平所说的“不以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记者宋识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