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录

2012年11月11日15: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记者招待会 文化体制改革 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 记者提问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广电总局 中外 梅地亚 图片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各地不断出现了申遗的浪潮,请问文化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对此有何评价?未来有何措施?谢谢。

2012-11-11 15:37:02

赵少华:

我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您提了一个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实际上,“申遗”绝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是在切实保护和管理好世界遗产的前提之下,充分地发挥世界遗产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012-11-11 15:37:52

赵少华:

近几年,国家文物局适时加强了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和管理工作,也及时将价值突出、保护管理到位的项目列入了动态管理的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而且对申遗的项目在遗产的本体保护、周边的环境整治与民生的改善、法律法规建设和保护状况的监视、巡视等方面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指导督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来提早开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准备工作,来确保申遗工作的质量和成功率。

2012-11-11 15:38:06

赵少华:

大家都知道,今年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的总数达到了43项,而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就有30项,在世界上是第三位。

2012-11-11 15:39:57

所以实践证明,世界遗产的申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契机,对于遗产保护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现在出现了申遗热,我想不是坏事,只是怎么来做。所以,未来我们要继续健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法规、保障的机制、专家的咨询机制、预警的系统,规范展示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利用的质量和水平。

2012-11-11 15:41:09

赵少华:

总之,要继续下功夫,既然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我们就要把它传承好、保护好。世界遗产是人类遗产,我们要利用世界遗产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造福于人民。

2012-11-11 15:42:36

丹麦记者:

刚才各位部长的讲话当中,我听到过去多年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可能对于国际的观众或者世界其他各国的人民来说,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并没有像国内那么大,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扩大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2012-11-11 15:45:34

赵少华:

刚才这位记者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方面,这几年我们努力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现在我们已经和149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协定,这些协定让我们各个国家之间、两国之间产生了非常好的互动关系。我们也开展了很多文化交流,比如文化年、文化节、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专题的文化展示等等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

2012-11-11 15:45:50

我们这几年也提出了很多文化交流的理念,不光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要把外国的优秀文化引进来。我们不仅在文艺形式上交流,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进行了对话、交流。

2012-11-11 15:46:18

赵少华:

比如像中欧文化对话年,就是把文化的理念、不同文化的认识,在这个世界的平台上去交流、去交锋,最后达到一种融合。当然,我们在整个交流过程当中,现在我们还有“文化逆差”,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来扩大我们交流的渠道、规模、形式、内容,真正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五千年积淀非常深的优秀文化。

2012-11-11 15:50:34

赵少华:

另外,我们不仅是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介绍出去,我们还要把现代的中国文化、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品牌、精品力作推向世界。要加强统筹,不仅是政府间的文化走出去,让我们民营的、民间渠道的文化,不同的类型,都要走出去,让它们发挥更好的作用,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优秀的品质、内容,真正打造一个多元文化的发展格局。

2012-11-11 15:50:47

赵少华:

总之,中华文化的理念是追求和谐、美美与共,达到文化共享、共融的境界。

2012-11-11 15:50:52

 

相关新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