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制造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过去的两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到严重打击,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不小冲击,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制造业企业总量增长迅猛。2000年整个制造业的企业数约为14万个,总产值达到约7万亿元,从业人数为约4600万人。而到2008年,制造业企业数、总产值、从业人数分别增长了175%、497%、67%。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占比为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制造业地区分布存在明显差距。制造业在中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不管从总产值、增加值,还是从就业人数看,东部比中部发展好,中部比西部发展好。另一方面,竞争优势的层次较低。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新技术产业严重不足。我们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
面对以上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是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承接国外高端制造服务业转移和提高科技创新是迫在眉睫的两项任务。
首先,大力承接国外制造服务业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在中国,制造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它指企业将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前端和后端业务,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旨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制造业服务化的形式相对广泛,大致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市场研究、咨询服务、零部件定制服务、集成服务提供商、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总包、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优化等。国外,很多知名跨国公司,如IBM、GE、NIKE、米其林轮胎等都已成功转型为制造服务业企业。制造服务业已成为保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应抓住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努力创造环境,大力承接国外制造服务业产业转移,促进国内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推进科技创新,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普遍存在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中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当失去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企业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摆脱困境,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层次,就需要鼓励创新,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自有品牌。毕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才是企业的出路,是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新形势下,企业要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核心技术,努力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道路。
2011年9月,由亚太总裁协会与中国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产业领袖大会在长春市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下的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大会期间,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特别指出,面对当前新形势,我国制造业要想进入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就需抓住有利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上的制造服务业转移,坚定走创新的发展道路,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龚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