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异地高考方案与山东政策思路一致

2012年03月04日10:0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高考报名资格 山东高考 高考改革 高考分数线 高考录取 高考试卷 袁振国 留守儿童 考试招生 政策思路

典型案例1

回乡水土不服成绩一落千丈

今年年初,北京100多名家长来到教育部信访办,递交了他们收集的数万个全国家长签名,希望教育部能早日促进异地高考,放开高考的户籍限制。这一年多来,每个月他们都要自发来到教育部和各地的教委,询问该项工作的进展。

来自房山的何女士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现场就抹了眼泪。她来自四川广元,17年前在北京生了儿子,儿子从小就在良乡生活上学。可是到了中考的时候,因为意识到无法在北京高考。何女士只能辞职陪儿子回到广元,可是广元对于她的孩子是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圈子,甚至连老师上课都经常用当地的方言。这一切彻底让孩子失去了信心,不仅因为水土不服,母子俩都大病一场,而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半年后,无奈的何女士只能带着儿子回到北京,“初中毕业的时候在良乡二中属于上游,而如今转到了普通中学,成绩已经跌落至倒数第二”。面对这样的成绩,孩子已经逐渐丧失了高考的信心,这让何女士非常痛心:“我的孩

子就是北京生北京长,可就是因为这个政策,要和高考无缘吗?”

典型案例2

从小“不一样”心理影响更大

老家山东的小刘今年读初三,这个学期开始,她周围已经有五六个外地户籍的同学陆续转学回老家,而原因全部是无法在北京高考。其中有一个是她从小最好的姐妹,不仅是他们的班长,而且每个月的月考都是第一名。

小刘相对幸运的是,由于家境不错,被转入了北京一国际实验班,估计今后将通过出国避开高考。但是她最近每晚都会做梦,梦到那些离开她的朋友,梦到她们分开时无奈的眼神。据她了解,很多转学回老家的同学,都说念完初三就不再读书了。

她父亲最担心的是因此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从小,她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北京孩子是不同的,小时候有不同形式的赞助费,现在老师又总会催她们尽早考虑以后的发展,慢慢就会有自卑心理。”他已经发现自己的女儿因为这一次的变故,开始变得沉闷。

■试点方案

读全高中就可在山东高考

日前,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凡在该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可就地参加高考的新政,“异地高考”就此从山东省破冰。《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从2014年起,只要高中全在山东省就读,外省考生也可在山东参加高考并参加录取。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议论无数,其中大部分都是拍手赞同。有网友留言认为,放开高考户籍限制,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在现代社会任何的地域歧视都可以看做是一种不公平,多希望这是一个开端,能在全国全面开展那该多好。

在高中校长和教育研究者看来,推出这项政策有着更为“便利”的原因:山东历年高考门槛较高,其高考分数线在全国不是最高的也肯定在前几名,所以有意愿在山东参加高考的外省籍考生肯定不会很多,这使工作便于开展。

■民间方案

以学籍和父母常住地认定

去年11月,主要由非京籍家长组成的北京教育公平志愿者曾结合专家团队,共同发布了《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方案建议: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

方案公布后,许多北京本地人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表示反对,认为这些随迁子女如果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侵犯了本地人的利益。对此,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种观念是非常狭隘的。许多大城市的发展都是以全国的发展为基础的,所以,应当是以平等作为前提,依据理性改变现有体制。他认为,户籍不仅不应成为高考的限制,也不应成为人们生活与职业生涯上任何一种自主选择的限制。而依据在某地的连续学籍而非户籍来确定一个学生是否有在某地高考的权利,或许是一种更合理的选择,也是社会损耗最小的选择,并且是可行的选择。

■北京落点

异地高考要结合人口调控

北京市教委之前表示,正在研究关于人口有效调控的政策措施,在京务工人员子女在京参加中高考的问题也已纳入北京市人口有效调控的政策框架中考虑。

得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最新进展,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是民意所向。他认为,在北京地区,要接纳非京籍学生参加高考,难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北京的外地务工人员数量大,需要接纳的随迁子女人数多;二是如何平衡北京当地居民的利益,处理好这个涉及孩子受教育权的问题。

储朝晖表示,异地高考推行的难度在北京、上海等地相对较大,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城市,公众受教育权利的差距较大。而目前解决非京沪籍随迁子女升学问题的焦点已经不在于教育主管部门,而在于两地户籍管理部门和北京、上海两地的政府。

储朝晖认为,如果整个社会城乡之间不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问题,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哪里高考就不会成为问题,在随迁地高考也不会成为问题。而现实的状况是,教育资源在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一旦取消户籍限制,“高考人口”向大城市和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大量迁移将会发生。所以,解决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方案,可分为大方案和小方案。

储朝晖解释,大方案就是要在高考机会存在不平等的城乡、不同地区间缩小差距,在全国范围内提高高考的面上的公平程度,不能让北京、上海的考生升入高校的机会与河南、山东、安徽的考生升入高校的机会存在明显的差距,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它们现有的差距尽可能缩小;小方案,则是要考虑到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客观需求,为这些人的子女在就读地高考提供切实的方便。对于这个小方案的决策,从现有的行政体系实际情况看,不应是全国一刀切,而应该给出全国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方案,“不能让随迁一代被户籍绊倒”。

其他提议

1.取消户籍论:认为户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应取消户籍

2.素质教育改革论:中国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变革

3.统一高考论:全国统一高考试卷

4.录取比例分配论:名校高考录取比例按各省参加考试人数等比例分配

5.代考论:由就读地代考,折合为录取地成绩录取

6.占用户籍地指标录取论:就读地考试,占用户籍地录取指标(记者周逸梅 张晓鸽)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