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解析中国为什么可以保持长期稳定

2011年03月15日08: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稳定和发展 中国公民 党内民主 十二五 中国的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 内乱 重要分水岭 国民共富 全民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重点 新华社发   



许多观察分析人士称,“十二五”规划蓝图的实现将会成为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将使中国进入“国民共富”“全民共享”的新时代。

这是最近5天里,相关部委对代表委员民生建议的回应—— 保障性住房用地: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供应计划本月内编制完成,月底前公布;遏制房价上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时刻准备出台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公立医院改革: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探索上下联动、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解决“入园难”:财政部表示,今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 …… 每年3月的这个时候,中国的“两会时间”总是在万众瞩目中开启——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王建华 柴海亮 季明)3月14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以高支持率的表决,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在他们所代表的13亿人中,也包括25岁的蔡伟召。蔡伟召供职于北京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像其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一样,也向往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也对难以企及的房价望而却步。

而此次人大会议批准的报告和规划,让月收入五千多元的蔡伟召增强了信心。中国政府承诺,未来五年,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

中国政府描绘了一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宏伟蓝图。不仅仅蔡伟召,各阶层的人们也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愿景、前程。比如,孔子后代孔令绍觉得,将有可能实现老祖宗梦想的“仁和”;农民工出身的朱雪芹认为,自己会获得攻读学位的机会;私营企业家南存辉则发现了扩大他的太阳能产业的机会。

这将令那些试图把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变局引入中国、“期盼”中国“内乱”的人们感到失望。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发生动荡似乎没有什么基础。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中外记者会上指出,任何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许多观察分析人士称,“十二五”规划蓝图的实现将会成为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将使中国进入“国民共富”“全民共享”的新时代。

北京主要智囊机构的分析和观察人士说,“中国不会出现一些国家正在经历的动荡”,因为中国不存在类似那样的“土壤、气候和环境”。

的确,中国也存在比较尖锐的问题和矛盾,比如腐败现象、贫富差距、分配不均、发展失衡、拆迁纠纷、房价高企等,也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

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的看法,中国当前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不属于社会板块间、阶级阶层间的结构性冲突,而是呈现出具体性和分散式,属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过程中,很难避免的矛盾和问题。

他认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可以继续通过“改革和发展的方式”解决,不断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

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民交流,从提前一天发出预告消息到访谈结束,网友的提问帖子超过40万个,手机用户留言达11万多条。从交流的踊跃热烈程度上看,人们把解决民生问题的期望,寄予了政府。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人民群众在整体进入小康社会以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改善需求已成为其利益诉求的最主要的方面。

“但这不是‘改朝换代’式的政治要求。”他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具忧患意识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全面改善民生的系列政策部署是可以加快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的。”

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贯做法。通过实施一系列发展经济、富裕民众的政策,中国的贫困人口比1978年减少了两亿多人,比例下降20多个百分点。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各自的研究报告中都认为,近30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中国人民的确从中获得了实惠。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分别增长了50多倍和40多倍,人均住房面积增长4倍以上,还拥有了其他大量的私人财产。在《纽约时报》网站的留言板里,人们在讨论:在一个80%的城市居民拥有房产、农村居民几乎都有自己的承包土地的国家,怎么会发生动乱呢?

几十年前,中国许多乡村都还没有一条公路通达,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谈论出国旅游。世界主要机场、商场都新设了中文标志和引导。

李君如认为,中国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并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进入更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的历史经验以及国际经验均表明,没有哪个国家会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发生社会动乱。”他说。

美国“皮尤全球态度”项目最新调查发现,87%的中国受访者对国家现状表示满意,这使中国成为满意度得分最高的国家。

中国的改革开放绝非仅仅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它恰恰是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的,并且,它仍在积极稳妥推进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领导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废除、集体领导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扩大,以及简政放权、党政分开、政企分离等,为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治环境。

“目前,中共中央委员会已实行了差额选举,中共最高领导层整体上任期不超过两届、十年。退休年龄是经过组织制度严格规定的。”李君如说。

今年中国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这是这个国家彻底告别漫长的人治历史、坚定走向法治国家的明证。

中国还意识到,必须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把这写入了党代会的报告。

其中包括鼓励用互联网手段来传达民意,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创造了新中国立法史上审议新纪录的《物权法》共经历七次审议,听取上万条建议。这关系到成千上万人在改革开放中获得的财富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政府在很多事件上都赢得了广泛支持。比如,海外华人都团结起来保护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在汶川地震灾区的高效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使人们在比较国外一些例证后感到尤为可贵;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表现被许多人赞誉为很不简单;不久前中国政府从利比亚“海陆空”大规模撤离中国公民,也让民众深感自豪。他们既体会到了国家强大带来的荣耀,也认为政府的确是为人民着想的。

同时,中国与全球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难以想象,如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的中国发生了严重内乱,世界经济将会陷于何种境地。

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经济2009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2010年也达到了1/3,高居世界之首,延缓了世界经济的衰退。另外,中国已吸引万亿美元外资,对外投出两千多亿美元的非金融类投资。

“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赢得了世界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几个国家希望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发生严重的社会动乱。”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说。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已从深重灾难中吸取了经验教训。除了近现代的屈辱和十年“文革”的动乱,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最近的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严重动荡中深刻意识到保持稳定的重要性。

无数的事实已经表明,不顾国情,强行移植西式民主,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发生社会动乱、政治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务委员戴秉国说,中国的战略意图并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复杂、那么深不可测。中国的战略意图就是4个字:和平发展,即对内求和谐、求发展,对外求和平、求合作。

他说:“中国人穷日子过得太久了,最大的战略意图就是使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些,希望地球上的人们日子也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些,除此别无他图。”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