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温家宝历年涉台答问:诗词述怀 从未放弃善意

2011年03月14日16: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5000年 宝历 涉台 答问 诗词 台独 台湾同胞 爱国主义者 战争法 富春山居图

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网记者 杨磊摄

中新网3月14日电(记者 吉翔) “我们是同胞,骨肉之亲,析而不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人大会议后的记者会上以此作结回答台湾媒体提问。台湾《旺报》发自北京的报道形容,温家宝从未放弃利用这个机会向台湾表达善意。

历数过往9次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之语均显示大陆对台善意,屡引诗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003年,刚刚就任总理的温家宝说起台湾就很动情。他引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在温家宝心中,这是震撼中华民族的歌词,在当时两岸关系背景之下,温家宝以此表达了尽早恢复两岸对话谈判、反对“台独”、推进来往与交流,争取和平统一有更大进展之愿。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2004年,温家宝面对台湾岛内局势变化,以台湾诗人丘逢甲几乎用血泪所写的28个字描述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海峡不能隔断骨肉之情。

意犹未尽的温家宝随后诵读台湾著名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诗:“原野人的血必定要返回原野人,才会停止沸腾”。两个不同时代文人之作,在温家宝口中,相互呼应,真切诉缘。

2005年,全国人大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面对媒体追问这是否是一部“战争法”,温家宝如此引用古话做回应。

他说,“同胞兄弟何不容?” 温家宝又一次以温情喊话方式向“骨肉兄弟”的全体台湾同胞转达:希望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

2006年初,面对当时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等种种危险动作,温家宝以古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做回应。温家宝认为,数典忘祖、损害台湾同胞利益的举动必将落得“失道寡助”下场。

温家宝那一年并重申:“不管什么政党、什么人,他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们就愿意同他进行对话与谈判,包括民进党,只要它放弃‘台独’纲领,我们也愿意做出正面的回应,进行接触和协商。”

2007年,针对两岸的“关键年”,温家宝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依旧以古语作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温家宝指出,大陆将牢牢把握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贯彻和执行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8年,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面对两岸关系的变化契机,温家宝再度对海峡对岸传去温情。

2009年的春天,随着两岸关系逐步变暖,两岸交流渐渐扩大、加深,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的温家宝更是用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动词“爬”以表达想去台湾的强烈愿望:“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话音落毕,传来的是长时间的动情掌声。

2010年的记者会上,“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温家宝以此延续了上一年记者会上的掌声。

温家宝说,“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兄弟二字,简短明了。他并以《富春山居图》典故,表达寄望祖国统一的愿望: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今年,从“请台湾记者向台湾同胞问好”的开篇中,温家宝以真真切切的数字向台湾同胞释开顾虑。温家宝说:我们是同胞,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从两岸三通、两会恢复会谈、到签署ECFA,大陆的承诺逐一在履行。受条件所限而没有完成的,温家宝依旧表示“循序渐进”的明确态度,向台湾同胞传达着同根、同缘、同心,一起向前的意愿。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