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人均预期寿命首次成为我国五年规划纲要预期性指标之一,这个话题引起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
“强国富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只关注GDP,还要重视民生,全面发展。”中国中医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委员首先说。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姚乃礼委员说:“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不单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他说,首先要做的是城乡均衡发展。近几年中央出台新农合、城镇医保政策,公共卫生费用由15元增加到25元,人均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在消除差距、加强薄弱环节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消费国,有3.5亿烟民,受二手烟危害有7亿人。这需要加强控烟的宣传教育。”姚乃礼说。
温建民又接过话头:“人均平均预期寿命,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密切相关。比如,重视环保,水好空气好,人才能健康长寿。”
“我国在人均收入、医疗、教育、寿命等方面的地域差别非常大,如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2岁,全国是73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委员认为,要想让全国人民都健康长寿,全民社会保障是关键,农村是重点,抓手是公共卫生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健康宣教也都很重要。
“让全国40岁以上的人都做健康体检”,“强制婚检,这笔钱由国家承担”,“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1岁的幸福路径,在委员们的建议声中越来越清晰。
委员们认为,虽然增加1岁在草案里只有一句话,分量却很重,实现这一目标靠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