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民法典有望下届人大颁布

2011年03月12日10: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官裁判 留守儿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法律体系 法律委员会 法律渊源 物权法

2 影响

确认私权神圣培育市民社会

民法典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其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确认私权神圣等原则,培育市民社会,构建市民社会的秩序,抵御公权力的任意干预。

新京报:我们有时候会遇到法律之间有矛盾的情况,民法典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王利明:民法典有助于保障私法规则的统一性。我国确立以民法典为中心的私法体系,有助于保证我国法律的统一。

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民事立法杂乱,立法主体多元化,部门立法替代民事立法,法律渊源众多,规范适用紊乱。由于我国采取多层次立法模式,大量的行政法规追求自身体系的完整性,而忽视与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协调。例如,关于侵权责任制度的规定,在许多行政法规中都有规定,结果各个行政法规规定的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也不一致。这些都导致以法典为中心的民法法律体系的建立变得越来越困难。

新京报: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民法典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王利明:在我国,制定民法典,对保障依法行政、保护私权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其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确认私权神圣等原则,培育市民社会,构建市民社会的秩序,抵御公权力的任意干预,使国家不至于滥用公共权力而窒息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活力。

新京报:确认基本民事权利有何意义?

王利明:法治的本来含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规范公权、保障私权,我个人理解保障私权应当放在规范公权的前面,这是因为只有充分保障了私权,才能有效地为公权的行使设定必要的界限,这就是说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充分尊重公民私权,不得侵害甚至剥夺公民的私权,只有充分尊重了公民私权,行政权力的行使才是正当的、合法的。因此也使公权得到了规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私权、确认基本民事权利,是为法治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3 原则

构建私权体系保障民事权利

民法典以较少的条文、集中的规范,确立了自然人和法人的基本民事权利。这就构建了私权体系,从而有利于自然人和法人了解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民事权利。

新京报:民法典一个核心原则就是私法自治,在当前这个原则意味着什么?

王利明:私法自治的本来含义是法律允许每个公民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可以自主的安排他们的私人生活,比如每个交易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订立合同、根据合同来约束他们的交易活动,保障他们在交易中的各种权益,对当事人的自主决定和自我安排,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共道德,法律就承认它能够产生一定的效力,这个精神是民法的基本的原则,也是市场经济应有的价值理念。

尊重私法自治,就能够让我们的经济更有活力、市场更有秩序。

新京报:有人说,民法典是公民权利宣言书。

王利明:民法典以较少的条文、集中的规范,确立了自然人和法人的基本民事权利。这就构建了私权体系,从而有利于自然人和法人了解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民事权利。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则要求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在民法典中就民事权利作出全面的规定,并予以充分的保障,将有助于弘扬权利观念,强化权利意识。

例如,我国《物权法》规定了私人所有权,它就极大地弘扬了物权的观念。一方面,权利的观念就是法治的观念,为法律而斗争就是为权利而斗争。另一方面,增进权利的观念,也就是要增进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民法典也为行政机关确定了一项原则,即行政机关为实现对社会的治理可以对社会公众施加义务约束,但各种义务的设定都必须以保护人民的法定权利为出发点,公权力应以保障公民法人的权利作为一切活动的宗旨。

民法典对民事权利的充分保障,正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

4 进程

首部法典有望下届人大颁布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的时期。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生活变动不居,这就为民法典中制度规则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新京报:目前制定民法典的研究工作是否已经开展?

王利明:现在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做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尽快制定民法典总则,总则在法典中具有统帅的作用,现在关于分则的法律如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已经制定,但没有民法总则,这个法典依然不能形成。制定民法总则最主要的优点在于,为自然人、法人从事民事法律行为确立行为标准,并为法官裁判民事纠纷提供基本的准则。

二是制定人格权法,人格权是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名誉肖像等的基本法律,我们已经有了一部全面保护公民财产的物权法,需要一部全面保护人身权的人格权法,这样我们可以形成对公民财产、人身的全面保护。尤其是人格权法注重对精神利益的保护,这就可以使公民活得更有尊严。

新京报:制定民法典有什么困难?

王利明: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的时期。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生活变动不居,这就为民法典中制度规则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新京报:如果民法典成功完成,那么这将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典,这意味着什么?

王利明:从法典化的历史来看,民法典大多制定于社会转型时期。民法典本身具有变革社会、重构社会秩序的功能。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比较多,而法典化可以确立新的社会秩序,并消除旧的社会关系的影响。

新京报:如果各方面的条件具备的话,民法典的工作何时能够完成?

王利明:目前看来本届人大有望进入民法典立法工作的尾声,但民法典的最终颁布,可能会到下届人大。记者 杨华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