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来自旁听席的中国观察

2011年03月05日18:1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的外交政策 区域均衡发展 驻华大使 马苏德 巴基斯坦 政府工作报告 经贸关系 经济前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自由贸易协定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熊争艳、孙奕、王慧慧)“即便是呼和浩特、东营这样的中小城市,也喷薄着一种能量,那里的人们期望着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城市。这种能量,在我看来,是当代中国的最大财富,它涌动在中国的都市、县城和村庄,涌动在每一个人身上,无论老少。”

5日上午约9点,人民大会堂,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这样告诉记者。

随后的约两小时里,马苏德等300多位外国驻华使节在万人礼堂的二楼东侧,旁听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前景和可持续发展,是马苏德日常最关心的问题,也希望从当天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中找到答案。“这些不仅深刻改变着中国,也影响着本地区和全世界。”

在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眼中,中国今年的人代会,因为将通过勾勒未来五年发展路径的规划纲要而显得至关重要。他说:“今后中国要面对的挑战不少,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刺激国内消费、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上,丹麦都愿意提供自己的经验。”

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边听报告,边写写画画。他去年来到北京,在88天里去了8座中国城市,既看到了浦东的摩天大楼,也走访了甘肃贫困农村的小学。

吴思田说,现在中国经济空前繁荣,不仅成功使几亿人脱贫,还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中国一年多了,我常问自己什么让我最震撼?我发现,在我认识的中国学生和企业家身上,有一种巨大的活力和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这些令人久久难忘。”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官员康彼德第一次来旁听报告。他说,中国已成功破解了养活13亿人口的世界性难题,希望中国在粮食生产上进一步推广高科技,减少粮食的浪费。

因为国内不久前发生了6.3级地震,新西兰驻华大使当天没有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新西兰驻华临时代办沈倩萍说,中国人民过去几年也经历过很多重大自然灾害,但都顺利渡过了难关。相信中国人对新西兰人现在的状况感同身受,也感谢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当温家宝总理报告提到“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不少外交官都点点头。因为常驻中国,他们中很多人有机会去到欠发达的中国农村、西部,深入观察这个发展中国家。

马苏德多次去乌鲁木齐和喀什。虽然他认为那里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但他在新疆听到一个很流行的提法——“这里就是明天的上海和深圳”。马苏德相信,因为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巴基斯坦和其他七个与新疆接壤的国家,都会从新疆的高速发展中受益。

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蒙特斯最津津乐道的是智利与中国紧密的经贸关系。他说,智利是最早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国家。5年多来,双边年贸易额已达到大约250亿美元。

“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推进,不仅中国实力会更上一个台阶,人民生活会更幸福,中国也会给智利以及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蒙特斯说。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