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次会议除了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人选建议外,<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将在会上讨论。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大部门制改革上,是重要的智囊机构。该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2月26日向本报记者表示:"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讲,以大部门制为重点的这一轮机构改革,最好分步进行,循序渐进。既抓准时机,又考虑现实可行性。"
早在2006年1月,沈荣华就和学会秘书长高小平(2月22日政治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学习会上,两位主讲人之一)一起,率先提出了"宽职能、少机构"的政府机构改革新模式和"大部门制"的概念。当时他们举出的一些重点改革部门包括大交通、大文化、大农业、大环保、大能源等等。
那么2008年谁先试点呢?有专业人士推荐了四个部门,它们是:能源、运输、环保和就业。
群众意见最集中部门优先
尽管各个专家方案对于新一轮机构改革有不同的设想,但是分步骤试点进行,已经成为共识。
一位地方编制办公室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去年12月,尽管行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尚在讨论,但在全国编办主任会议上传出消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该先抓群众最关心、意见最集中的关键重点领域,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
2007年,由行政管理学会牵头,组织了多位专家研究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问题,并且将相关研究报告上交国务院参考,得到了国务院相关领导的重视。
沈荣华表示,他的看法是,能源、运输、环保等部门意见比较集中统一,有条件列入第一轮大部门改革的试点。
据专业人士分析,能源部很有可能成为本轮机构调整第一个亮相的"大部委"。其"三定"和领导班子已经基本确定,有望在全国两会之后公布。
而对于此前外界关注的农业、文化、卫生、金融等领域,沈荣华则表示,这几个领域整合的难度更大,目前即使在学界,是否有必要整合各部门职能、如何整合,意见也尚不统一,是否列入第一轮改革试点现在还有争议。
"目前国务院组成部委有29个,如果能通过几轮改革,每次调整两三个部门,就能压缩到21-22个,机构调整基本就可以到位了。机构数量不在多少,关键在于保证政府全面履行职责。"沈荣华说,尽管目前发达国家内阁部门普遍少于20个,日本甚至只有11个省,但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部委和其他机构总数也不宜过少。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对于专家和政府来说,本次机构调整,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转变,而非一味在部委数量上做减法。
在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的工作规划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和实践"被列为重点选题,"政府大部制改革推进策略"被列为一般选题,也可见出端倪。
"大部门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政府设置不合理,职责交叉、权责脱离、效率不高等问题,并非要削减政府规模和公务员数量,相反,一些部门还应该得到重点加强。"沈荣华说。
前述地方编办负责人透露,目前中央倾向于重点加强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认为这些方面"应该管而没有管好"。沈荣华说,这些领域涉及环保、社会保障、民政、公共安全、卫生、教育、就业和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这些领域不一定实行大部门制,但是其职能应该在新一轮机构调整中得到加强。
同时,沈荣华也认为,这一轮机构调整不会像前次一样,引起大规模的公务员裁员。2007年,学会曾经受有关部门委托,做过中国现阶段官民比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公务员结构问题急需改善:中央政府的公务员数量相对偏少,而县乡一级公务员数量偏多。
根据行政管理学会统计,经过此前5轮机构改革,从1980年到2005年,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00个精简到52个,在编中央公务员减少了67.3%。很多部委司局处的设置却没有减少,出现了一个涉及全国性工作的处室,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不少部委不得不通过大量从地方借调工作人员来解决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