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抗震救灾防疫队队员在重灾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全面开展消毒防疫工作,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新华社特约记者 赵建伟摄
大灾之后无大疫,是政府对灾区的承诺,也是对灾区幸存者最实际的慰藉。而要实现这一点,对灾区的防疫、卫生工作,就要持久关注,确保疫情不发生、不蔓延、不反复,以避免那些本已饱受地震之苦的灾区幸存者,再遭到灾后疫情的二次危害。近日,《新京报》刊文,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总结出地震后十大足以致命的元凶,提醒在地震等灾难发生后应该在有限的条件下,注意个人健康。
一、“泥土”。地震现场多发皮肤擦伤、骨折等外伤。有人抓起泥土止血,随意抓起布条包扎捆绑,很容易沾染破伤风杆菌。
应分三步处理:1、清洗伤口,如果没有双氧水等专业消毒制剂,应该选择清水冲洗;2、开放伤口,压迫止血后,不能密闭伤口;3、尽快寻找医生帮助,注射破伤风疫苗。
二、污水。灾后城镇供水系统被破坏,饮用水源会遭到污染,导致水中含有大量伤寒杆菌,极易感染伤寒。如果没有纯净水饮用,尽量选择深井水,其次是泉水。不能确定来源的水,尽可能加入漂白粉等消毒剂,最简单最重要的方法是煮沸,不喝生水。
三、毒蛇。四川山区多,要防止毒蛇等袭击,睡觉时扎紧袖口裤腿、尽可能不要睡在地上,不靠近墙壁。
万一被毒蛇咬伤:1、尽快捆扎伤口上方的大血管,防止毒性血液回流心脏;2、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3、负压吸引出毒素。注意用嘴吸吮时,如果口唇皮肤有破损或患有口腔溃疡,会迅速吸收扩散毒素,所以要尽可能用塑料性薄膜覆盖在口唇与伤口之间,再进行吮吸。也可以用刀划开伤口,挤压出血排出毒素;4、迅速寻求医疗救助,注射抗毒血清;5、严禁奔跑或剧烈运动。
四、老鼠。食用了鼠类啃噬过的食物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这种传染性疾病高发,且致命性高。在震后要注意防鼠、灭鼠。
五、蚊子。蚊子最易传播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睡觉时使用蚊帐,或在裸露的皮肤处涂防蚊霜剂或药水。
六、苍蝇。苍蝇最易传染细菌性痢疾。
七、尸体。在48小时内,尸体所产生的细菌、病毒、微生物成几何级增长,处置不妥极易造成次生灾害,所以要尽可能早处理,严格消毒并用尸袋隔离。掩埋地点远离水源和居民区,并做到深埋。接触尸体人员要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尸体掩埋后,要严格消毒所有衣物和用品。
八、悲伤。极度悲伤可能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心理问题。
九、栓塞。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后,要主动或者被动地运动患处。如手臂骨折,可采用握拳-松手-握拳的方法活动,促进血液流动,防止产生血栓。抬高患处有利于血液回流。
十、握手。在灾区缺少干净水源洗手和消毒剂消毒时,减少握手可大大降低疾病传播几率,拱手致意可有效避免病毒传播。(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