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加快老年医院建设 构治护一体养老模式

2014年01月20日14:2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养老模式 老年痴呆 老年病 医院建设 养老机构

  本报记者 高健

“这十八天……我过的……很好。”深陷的眼眶中渗出了滴滴泪水——周大爷是不幸的,死于痛苦的肺癌;但他又是幸运的,在生命最后时刻住进了隆福医院,得到了周全的医疗护理,改善了生命质量。

要知道,北京专业的老年病医院只有17家、2千余张床位,而据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在政协提案中提供的数字:当前本市每天净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口410人,到2020年,预计全市常住老年人口超过400万,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达60万。

2千和60万,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对比!

对此,高彦彬委员疾呼:要加快专业老年病医院的建设工作,构建治疗、康复、护理成体系的老年病养老模式。

东城区隆福医院作为全市首批专业老年病医院,历经13年摸索,目前正朝这一模式发展。

走进隆福医院,明显感受到和其他医院的不同——一旦见到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医务人员就会主动迎上去,从挂号、问诊、检查到取药全程陪护。在门口取药处,陪护人员一边帮老人收拾好医疗本、钱包等物品,一边挨盒检查药物,仔细叮嘱药品使用情况。

“病床紧缺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卢艳丽院长说,隆福医院本院有260多张床位,天通苑分院还有120多张床位,但是仅东城区就有23万老人,“缺口太大了。”

对于这一忧虑,高彦彬建议,除了新建老年病医院外,可以根据北京市两级医疗服务体制要求,将功能定位不明确、床位利用率较低、位于社区中的一级或二级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或康复、护理医院。

据介绍,老年人普遍视力不好,所以老年病医院需要安装更为充足的照明设备;老人多用轮椅、推床,所以楼道要比普通医院宽;要全面实现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多个部位增加防滑设施;治疗老人的医疗耗材要远远多于普通病人,病床和护士的比例也要高于普通医院。

“这些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不是最困难的,治疗成效才是阻碍建设老年病医院的关键。”卢艳丽接着说:“老年痴呆、癌症等都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医院能做的只是减轻老人的痛苦,延缓其生命,并努力保证生命质量,但是在有些家属看来,这就是没有治疗成效,反而和医院闹出矛盾。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医院不愿接收老年病老人的原因所在。特别是在康复、护理领域,还不能实现医保报销,更阻碍了老人的相关医治。”

这番话,也是农工党北京市委在提案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建议学习青岛经验,设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通过调整基本医保统筹金和个人账户金比例的方式筹集,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用人单位和个人不再另行缴费。医保基金可以采取复合型付费方式,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和养老机构,并鼓励现有医院转型,从制度层面引导全社会力量,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新的付费机制应该引导患者主动从大医院转入专门机构完成医养康护,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社会和个人的疾病负担。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