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服务进“E时代” 存信息泄露巨大风险

2012年07月16日17: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医疗服务 e时代 慢性脓胸 信息泄露 信息孤岛 信息保护 诊疗行为 大循环 信息安全 大处方

“十二五”,中国医疗服务步入“E时代”

微博问诊、在线医疗、网络监控……近年来,为缓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我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医疗信息化建设,让人们享受到越来越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化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城乡之间共享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了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远程医疗,不出门就能看专家

过去,老百姓常常感叹:大医院看病难,在社区或乡镇医院,又担心硬件不好、技术不行。最近,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信息化医疗技术的应用,让专家“走”进了乡镇,把先进设备“搬”到了基层。

四川成都市金堂县的游崇志患有慢性脓胸,在县人民医院做检查治疗。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县医院将他的病例传到华西医院。“原来准备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看病,但医院说这里也能看到那边的专家。刚开始还不信,但我一坐在电脑面前,真的和华西医院的专家面对面了。”游崇志说,“没想到,我们不出门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

这一切,得益于华西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据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介绍,2001年,华西医院开始建设远程双向视频网络系统,2003年成立了四川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不仅能快速传输和查阅病历资料,还能提供紧急会诊、多科会诊等多项功能。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该远程网络已覆盖西部14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入网医院逾500家。

信息化不仅给市民带来了方便,还让检验设备“空降”到基层。走进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中心卫生院,半月谈记者看到,医院的化验室虽然不大,却能开展各类检查。

检验人员刘丹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原来,医院将这些检查外包给一家专业化验机构,当天有专业人员来“取货”,再通过信息化平台将结果传回。“过去设备差,自己都不相信结果,现在检验又快又准。”刘丹告诉记者。

发放健康卡,方便就医诊疗

河南农民吴凤仙今年3月获得了由卫生部部长陈竺颁发的首张“居民健康卡”。据悉,全国首批居民健康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锦州市、广东佛山市同步举行了发卡仪式。

据了解,“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上海市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已存入2750余万人的健康记录,实现试点区域内健康信息共享。

卫生部提出以居民健康卡为有效载体,可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与主要诊疗信息记录、跨区域跨机构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让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搭建起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软硬件支撑环境,连通北京、海南、河南的新农合信息平台以及医科院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和北京长峰医院的信息系统,已收集2亿条新农合信息。

陈竺强调,居民健康卡建设是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德政工程。要尽快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十二五”末同步建设居民健康卡和电子健康档案。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