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坐等地沟油成“三氯氰胺、塑化剂第二”

2011年06月30日10:4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地沟油 氰胺 塑化剂 三氯 一票否决 地下渠道 油品 三言 泔水油 监督问题

充斥北京、河北、天津市场的一些油品,可能来自泔水油、炸货油、动物废弃油脂。近日,记者暗访多家“地沟油”黑窝点,其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其油品识别也愈发困难;通过“地下渠道”不断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6月29日京华时报)

有网民戏称,地沟油是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后的中国第四桶油。看完新闻后,才觉并非全是戏言。地沟油产业链之大之完整,让人震惊,而专家的冷漠与监管的缺失则让人失望。下面试以“三言二拍”模式评之。

一言:“北京有数千人从事这一行当,各有分工,合作紧密,年产值几个亿”,一位曾做过多年“地沟油”生意的知情人说。地沟油之所以泛滥成灾,全在一个“利”字。据统计,食用油的价格是1吨6000元。而地沟油的成本大约为300元,提炼出来的地沟油可以卖到1吨3000元。这种暴利导致“地沟油”行业一年的总利润达到15亿-20亿元,比整个广东省的制造业的利润加到一起还要多。而职业掏地沟油者一个月的收入可上万,相当于一个高级白领。在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发昧心财的自然大有人在。

二言:“我们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甚至通过了QS认证”,一些工厂负责人说。加工地沟油的不但有黑作坊,而且还有不少手续齐全的正规加工厂。一些颇具规模的加工厂大多存在了十几年。有了合法手续,就有了贩卖地沟油的通行证,这也就不难解释地沟油为何能够很顺利的卖到批发市场和部分超市,进入到寻常百姓的餐桌了。但合法工厂干着不合法的勾当,能只怨工厂吗?

三言:“何东平都承认自己说的不对,为什么还要把这个问题看得那么严重”,一位卫生部权威专家如是说。曾有媒体报道,长期从事油脂研究的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到300万吨,中国人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虽然后来何教授澄清,说自己没有对全国的地沟油状况进行过调查,也没有说过有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但他也指出“人吃了以后,对人致死不至于,但是从道理伦理上,让人受不了。”与何东平相比,卫生部的专家淡定了许多。

一拍:监管干什么去了?面对地沟油的泛滥,公众都会问这个问题。当记者通过艰难追踪,挖出地沟油的重大线索时,北京市监管部门却用一盆冷水浇灭了记者的热情。城管、市政管委、工商、质检互相踢皮球,都强调此事不归自己管。食品安全确实不是一家能管得了的,需要互相协作。2009年北京市政府正式转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对模糊领域进行职责划定,以解决实际监管中出现的监管空白和交叉问题。但如今看,这个问题并没解决好,至少在地沟油上是这样。目前,北京市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公安、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全面开展食用油生产加工、进货和使用环节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着手研究案件线索的侦破和长效机制建设。但愿这次各有关部门能精诚合作,有所收获。当然,更希望看到今后这种协作,不是在领导的命令之下,而是出于责任感。

二拍:没法检测就听之任之吗?地沟油遍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遇到了检测之困。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说,目前,还没有检测“地沟油”的有效办法。检测方法有不少,但是存在不能用一种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来源的“地沟油”的缺陷。精炼的“地沟油”,更是很难检测出来。但检测不出来,并不证明地沟油的危害不大,也不能就此就听之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做不来的,可以学学别人。比如日本政府治理地沟油有三招:一是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二是给回收来的废油立刻加入蓖麻油以防重新被食用,三是对食品卫生实行有效的社会舆论监督。美国则实行“一票否决”,餐馆如果私自将地沟油卖给其他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将被停业。这些方法做起来并不难,关键看决心。

食品安全问题说到底是个管理和监督问题。地沟油目前难以检测,除了加紧技术攻关外,更重要的是要在监管上下工夫,不大意、不懈怠、不扯皮,有决心、有行动、有协作,如此地沟油的问题并不难治理。如果管理太懒惰,监督太滑头,问题拖太久,地沟油成三氯氰胺、塑化剂第二,也不是不可能的。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