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激辩中国牛奶标准高低:该不该这么低?

2011年06月22日09:1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低温灭菌 奶农 保险丝 菌落总数 蛋白质含量 常温奶 标准制定 规模化养殖 三聚氰胺

将就生产者?满足消费者?这个选择其实并不难

王荏雯

这是一个小常识:当电流太大时,保险丝就被熔断,保护了电器;保险丝太粗,放行了大强度电流,电器就会被烧坏。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标准,就如同乳业的保险丝,一旦乳品达不到国标,就切断其进入市场的可能。如果“乳业保险丝”太粗,放行劣质奶,就伤害了整个乳业的信誉。这几天,乳品行业内部就“乳品保险丝”是不是太粗了,以及这“保险丝”是不是该换掉了,讨论得热火朝天。

每百克生乳中蛋白质含量2.8克、每毫升生乳的菌落总数200万个,这样的标准到底低不低?这本该是专业人士考虑的问题,现在连普通人也热切参与到这场争论当中来。这种现象并不正常。但在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背景下,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皮革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危机,国人伤不起!但是让人费解的是,在乳品问题屡屡暴露之后,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一些备受关注的指标,不升反降了。

对国内乳业的信任缺失,使得不少消费者“用脚投票”,情愿花高价,也要买洋奶粉。假如任凭不信任情绪蔓延,国内乳业生产者最终将失去市场,消费者也将付出高代价。这显然不是政策制订者的本意。

这几年,乳业像个不争气的孩子,屡屡被人家告上门。身为决策监管者的家长,是该好好教育孩子,促其长进呢,还是护短、替孩子开脱?但凡理智、为孩子长远将来考虑的家长,都不难作出选择。

我国乳业当前的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差距,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是屈服于现实,还是改变现实?是将就生产者、降低标准,还是应消费者需求、以高标准倒逼各个环节的生产者共同提高乳品质量?这也不难选择。因为,你不站在消费者一边,消费者自然就弃你而去。

改变的代价是难免的,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特别是中小奶农的损失。大家希望整顿国内乳业,重塑消费者信心,但绝不希望整垮民族乳业。

   上一页   1   2   3   4   5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