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名单中25种暂法无检测 "黑名单"待完善

2011年04月25日09: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检测方法 黑名单 食品安全法 食用 卫生部 食品生产加工 过程管理 苏丹红 质谱法 主角

检测方法有待研制确定不过记者同时发现,相当部分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或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暂缺。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物质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

卫生部也表示,针对部分物质需要研制测定方法。比如针对焙烤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馅料原料漂白剂,卫生部表示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三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对于可能在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等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酸性橙Ⅱ,卫生部也表示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Ⅱ的测定方法。不过卫生部也指出,可以参照江苏省疾控创建的鲍汁中酸性橙Ⅱ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说明,水洗方法可作为补充,如果脱色,可怀疑是违法添加了色素。

专家:关键是“过程管理”

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庆孝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缺失检测方法的物质,可以在现场审查中把关,比如看有没有使用记录等等,而且还可以寻找其他方法替代,“国家也会再制定、再出台(检测方法)”。

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虽然也表示检测方法会进一步完善,但他就强调,这不是根本要义,“食品安全不是靠监管、检测出来的,而是要靠过程管理”,他举乳制品为例,指出乳制品涉及的可能违法添加物或者易滥用食品添加剂有相当数量,如果都要进行检测,就要花更多的成本和时间,并不现实。

记者了解到,针对小作坊的监管,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并未明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但具体管理办法由地方依法制定,而直至目前,以广东省为例,地方还没有出台这样一套法规。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