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政策近期出台 电子病历年内全面试点

2011年03月29日14: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电子病历 办医院 医改 社会投资 社会管理 政事分开 大处方 社会资本 补差 医疗行为

郊区县三级医院年内增至21家;今年全面启动电子病历试点,病历本和胶片将逐步让位于一生一张的电子病历;三五年内,全市预约挂号率达到80%以上;鼓励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在医保定点、双向转诊、职称评定、多点执业等方面均有新突破……昨天,本市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确定本市医改分三步走——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

工作会部署了今年医改的工作任务——医院管理模式向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转移、医疗资源向郊区转移等“五大转移”被视为“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副市长丁向阳与委办局代表和区县代表签订了2011年医改责任书。

今年是国家三年医改任务和本市两年医改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目前“看病贵”问题已得到初步缓解,但“看病难”问题依然矛盾突出,是下一步改革的攻坚方向。

■医改三步走

管办分开:医管局下月挂牌

继首医委之后,医院管理局计划于下月挂牌,这标志着医院管理模式要由传统事业单位向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转移。卫生局和医管局将分别承担“管办分开”的医改理念。

据介绍,市医管局将“管人、管事、管资产”,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办医院,对市属22家大医院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并推进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医疗、康复、护理资源的结构和布局,“比如部分二级医院将向康复护理医院转型,将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从14天降到10天。”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

相对于医管局的“办”,市卫生局则更强调“管”。按照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的要求,市卫生局将侧重宏观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履行好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等行业监管职能,完善人员、机构、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政事分开:医管局聘任院长

按照医改第二步“政事分开”的要求,医管局将向市属医院派驻监事会并负责聘任院长,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医院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拥有对医院人财物充分的调配权,接受医管局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医院内部实行全员聘用、上五险一金、合同制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医院员工实行绩效工资,体现“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

医药分开:检查检验项目价格要降

“以药养医”的顽疾根源在于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合理——诊疗费用低廉,只能靠高昂的设备检查费和大处方药费“补差”,医改的第三步就是“医药分开”。市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表示,本市将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医保、价格、财政联动机制。

他解释说,本市会结合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层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按计划分步骤、有升有降地推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合理降低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通过分级定价、差别化价格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韩晓芳表示,本市将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探索公立医院的分类改革,公共财政重点对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给予公共财政补助,在传染病、精神病、中医等医院投入上予以倾斜。

相关新闻

名医陆续进社区义诊

晨报讯(记者 徐晶晶)今年内,包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20余家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将走进社区,开展500余场免费义诊活动,预计服务人数将超过10万。

新闻背景

本市医改任务已完成八成

本市去年出台了医改实施方案和80余项配套文件,全市98项医改任务已全部完成,国务院三年改革方案具体任务已完成约80%。参保率、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等15项指标提前完成,个人报付水平平均达到70%以上。

●2010年基层诊疗人次达到6000万人次,是三级医院本地居民门诊量的2.4倍。

●不断完善医保政策,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标准,一年内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约31亿元。

●全市已发“社保卡”850万余张,1700余家定点医院可以划卡,70%市民已持卡就医,每年减少个人垫付资金92亿元。

●2010年,在城市、农村、社区、镇村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每年减轻了社区患者个人负担4亿元以上。

●完成了全市药品集中采购,实现了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同城同价,药价比当时市场价降低16%,减轻医保支出36亿元。

●在13个试点区县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转诊服务,转诊预约成功率达90%以上。

●在26家三级医院开通双休日门诊,已接待100万人次就医。周末假日门诊量已达到日常门诊量的44%,就诊能力提高25%以上。

本版撰文 除署名外均为首席记者 姜葳 晨报记者 郝笑天/摄

■今年任务

资源配置: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

郊区县三级医院年内增至21家

韩晓芳形象地用“三长一短”来形容各大著名医院“看病难”现状——挂号长、候诊长、取药长,唯独看病时间短。“‘看病难’问题依然矛盾突出,这个硬骨头是医改下一步的攻坚方向。”她分析认为,“看病难”根本原因在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过于集中。

今年,本市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新城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韩晓芳介绍说,转移方式包括名院办分院、整体搬迁、对口合作和本地升级等多种形式。按照计划,今年本市将实施好天坛医院迁建、口腔等医院迁建、北大第一医院大兴新院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抓紧推进通州新城儿童医疗机构筹建,加快11个新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郊区县三级和准三级医院年内增至21家。此外,还要加快完成北大国际、清华长庚、积水潭二院等在上地、天通苑、回龙观的建设。

服务特点: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转移

电子病历取代病历本影像片

1月1日,本市启动了电子病历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居民电子病历建设。副市长丁向阳表示,届时,病历本、影像胶片等会和我们告别,每人一生一张的电子病历和首都医疗健康数据库将建设完成。此外,电子病历也能对遏制大处方、滥用抗生素、规范医疗行为发挥监控作用。

这张电子病历将动态记录全市市民健康情况,而不仅仅是看病就医的信息。丁向阳表示,本市疾病谱已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病、老年病、传染病等五大病种成为影响健康的罪魁,卫生工作的重心应由重后端治疗向重前端公共卫生和预防转移。

工作重点:从抓医院向抓基层社区转移

三五年内预约挂号80%以上

丁向阳介绍说,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医疗服务需求是个金字塔形——80%以上的小病、慢病在基层社区医院都能解决。因此,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途径。

在家庭医生、双向转诊等鼓励基层就医的政策之后,今年本市医卫系统还将完善分配机制,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流动。

在继续实施无假日医院的基础上,大医院专家门诊出诊时间会有所增加,力争使专家门诊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一倍。今年本市还将推广预约挂号,力争在3至5年内,全市预约挂号率达80%以上。

投入机制: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并重

社会办医政策即将下发

本市将开放医疗服务市场,通过政府供地、税收等优惠措施,吸引社会投资进入高端医疗、保健、美容等医疗服务市场,满足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据介绍,《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意见》即将于近期下发。

“在国家大政策允许之下,只要社会资本能办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政府都鼓励办,逐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丁向阳透露,支持政策包括社会办医服务准入、医保定点、基础设施建设、价格管理、用人环境、科研与技术创新、政府购买服务、规范管理和引导发展等方面,其中职称评定、双向转诊、多点执业、购买服务、医保定点、医院选址、大学附属医院设站等政策还会有新的突破。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