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大排查 “影子”渠道融资或遭全面打击

2013年07月30日14:3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融资行为 融资成本 融资平台 排查 债务总额 信贷融资 银行理财产品

据报道,早于审计署发布消息之前有传言称,“审计署将暂停所有项目开始培训,下周进驻各省市”。而审计署相关负责人28日证实,审计署目前已经开始培训,将于8月1日起全部进点。

“监管部门摸清债务‘家底’是非常有必要的。”多位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鉴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相关数据信息最近几年一直都有密切的监测,此次的排查重点应该是近两年来“井喷”增长的影子融资渠道,包括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等多个领域。

分析人士表示,与上一轮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不同的是,此次审计对象为政府性债务,或许暗示审计范围将有所扩展,国家机关及中央事业单位很可能被纳入其中,甚至不排除纳入乡镇政府债务,因而将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债务审计。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此前表示,一些地方在近两年间新举借的债务中,采用信托、BT和违规集资等方式融资近2180.87亿元,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如BT融资年利率最高达20%,且不易监管,蕴含新的风险隐患。

根据审计署此前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1年至2012年,有6个省本级和7个省会城市本级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和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融资1090.10亿元;12个省会城市本级和1个省本级通过BT和垫资施工方式实施196个建设项目,形成政府性债务1060.18亿元;3个省本级和3个省会城市本级的部分单位违规集资30.59亿元,合计2180.87亿元,占这些地区两年新举借债务总额的15.82%。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信贷渠道的政府性债务这几年一直有比较严格的控制。从去年以来,城投债、信托计划、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规模快速增长。相对商业银行来说,实施非信贷融资的非银行机构规模相对较小,大多数机构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风险管理能力相对银行较弱,非信贷融资过快发展有可能使风险快速累积并向银行机构转移。”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称,“去年我国影子银行或者说是银行的影子业务迅猛发展,其实是在变相地给中国经济‘加杠杆’,并且导致政府性债务家底不够清楚,有必要对这块债务实行监测和整顿,并提醒地方政府承担债务责任。”

国泰君安相关人士预计,此次审计应该会持续2-3月。“与2011年审计的程序比较类似,我们预计8-9月进场审计,11月左右会出审计报告。”该人士透露,此次审计署“大排查”与此前银监会叫停政信合作及2012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的《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要求一致。有关方面并不希望地方政府过度采用影子银行筹资,不排除在排查后出台针对不同类型债务的监管、整顿政策的可能。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