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太保近日公布2012年中报,称受投资收益下降和业务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8亿元,同比下降54.6%。以中国太保数据管窥整个保险行业,银保业务和股票二级市场投资收益下滑,恐仍是侵蚀各大险企利润的主要因素。
两家险企保费收入增速下滑 保费总收入增长乏力
考察四大保险公司2010年-2012年三年来每年中期保费收入的公开数据,中国人寿201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较2011年同期减少100亿元,新华保险201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虽然较2011年增长53亿元,但2011年是该公司近三年上半年保费收入最少的一年,仅有506亿元。
另外,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实现近三年中期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201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分别增至1276亿元和905亿元。但从保费收入增速来看,两家保险公司都出现放缓迹象。
2012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较2011年36.5%的同比增速回落26.5个百分点;中国太保201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仅微增4.2%,相比2011年14.2%的增幅回落10个百分点。
银保业务下滑难逆转 银行渠道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2010年11月银监会开始大力整饬银保业务,2011年3月,保监会、银监会又联合发布了更为细化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不得在银行网点驻点销售保险”被再次重申。
银保新政可谓威力空前,五大保险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均大幅下滑。其中,中国人寿降幅为21%、太保寿险为26%、新华保险为30%、太平人寿为34%、平安寿险为35.6%(规模保费)。
转眼2012年已过半,银保新政对于保险公司的杀伤力丝毫未减。2012年1-6月,中国太保受部分银保产品退保增加影响,公司当期退保金达61.75亿元,同比增58.4%。
新近公布中报的中国太保在公告中称,2012年上半年整体寿险市场增速依然低迷,上半年公司寿险业务收入同比仅微增1.2%。除了经济环境变化、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外,中国太保仍强调“银行保险业务处于调整期”对收入增长构成影响。
中国太保渠道数据显示,来自银行渠道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5%,其中新保业务较上年同期大降39.3%。尽管直销渠道和电销等新渠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较快,但二者收入合计所占全部渠道业务收入比重较小,不足10%。
股市持续低迷 权益性投资收益下降仍为险企心头之患
沪指接连跌穿媒体前期渲染的所谓“钻石底”、“玫瑰底”,二级市场萎靡让险企权益类资产投资业务大幅缩水。
据中国太保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86.52亿元,同比下降20.1%;总投资收益率3.9%,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公司称主要是权益类资产的买卖价差损失以及计提投资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针对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国太保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24.3亿元,对公司中期利润构成较大抵减影响。
产品转型打“保障牌” 险企应在银保销售模式创新中涅磐
《金融时报》称,随着消费者对保险认识的加深和保险监管的日益规范化,保险业的保障本质再次被强调和凸显。在转型的大势下,各险企积极酝酿银保业务的深刻蜕变,寻求由“投资型”向“保障型”突破,实现银保业务的快速转型。
“银保产品转变的意义在于通过进一步完善符合客户细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创新业务销售模式、强化客户服务和作业品质管理等,进而实现银保业务转型。”业内专家如是说。
《金融时报》评论道,在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的银行网点,险企意欲走出银保业务严重受阻的困境,需要积极探索银保双方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尤其是面对“后银保销售时代”,银保合作离不开产品开发、业务转型、销售模式以及人员培训等多个层面。
在银保业务持续低迷、保险公司取消销售驻点的现状下,险企务求通过银代产品转型推动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实现全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