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近期,记者走访了省会多家营业网点,发现伴随两次降息,近两年广受老百姓追捧的呈现了预期收益低、发行数量少和中长期产品难觅的情况。
部分中短期理财产品预计收益已降至1年期存款利率
近日,记者在省会建设大街一家银行碰到正在办理存款业务的张女士,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年初购买了这家银行的一款半年期理财产品,现在到期了,本来想再继续购买理财产品,可来了以后发现,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半年前根本没法比。当时随便找个理财产品的预计年化收益就超过5%,而现在同样期限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都不足4%,有的仅仅高过一年期存款利率。权衡之下,张女士选择了3年期定期存款。“反正这笔钱也不用,这样收益还能高些。”张女士有些无奈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家银行的情况不是个例,在省会的工行、建行、农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相比降息前都呈现明显下降,部分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与1年期存款利率相差无几。工行正在销售的一款38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3.3%;建行一款34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3.4%,一款60天的低风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3.35%。
农行一网点理财经理表示:“由于理财产品大多投资货币市场、国债、债券等,随着市场流动性逐步充裕、利率下降,银行理财产品也跟着走低,中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基本上在4%以下。”这位经理建议,投资者可采取放弃短期理财产品,改买半年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从而锁定理财收益。
理财产品进入量价齐跌时期
其实,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直处在下降通道。
根据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一季度,1月份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5.18%,2月份为5.03%,到了3月份,则降到了4.96%。而在四五月份,最多是4%左右,稍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部分产品收益率还不到4%,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差不了多少。去年动辄5%或6%的高水平已成明日黄花。
不仅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下滑,数据显示,今年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整体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人民币产品。与1月份相比,5月份外币理财产品整体预期收益率下滑了0.55%,平均收益率仅为3.36%。其中,欧元理财产品的表现最难让人满意,5月份其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45%,与1月份相比,下滑0.79%。美元、日元和英镑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下滑0.64%、0.58%和0.54%至3.27%、1.51%和1.94%。此外,从产品期限类型上来看,今年以来,仅一年期以上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呈上升走势,其余期限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所下降。
在省会西大街一家股份制银行营业大厅里,记者发现理财经理旁边偶尔有一两个咨询的客户,而半年前记者来时看到理财经理旁边围坐着10多位选购理财产品的客户。正在值班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少了,客户当然也减少了。以前从早上银行开门到晚上下班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客户一拨一拨的。
据了解,在收益下降的同时,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也呈现减少态势。其中,7月份,6家国有银行发行604款,与6月份相比减少6款,占比大幅下滑3.69个百分点至24.31%。据统计,中行、工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7月份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均比6月减少。
一家国有银行的网点负责人坦言,首先在降息通道上,收益就不会定得太高;同时面临利率市场化背景,银行息差收窄利润降低了,理财产品自然也不会再赔着钱卖。
保险理财借机上位
“您看看这款保险产品,保本保利息,收益率比理财还值。”在省会工行某支行的大堂经理向记者推荐一款“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她表示,处在当下的降息通道上,越早买越划算。记者在多家银行网点看到,曾经主动向客户推销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堂经理,如今也开始推销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财产品。
目前活跃在银行营业厅的保险产品多以“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为主,它们除了保险功能外,在投保期过后,除本息一次性返还外,收益率也相当诱人。以其中一款产品为例,收益率是央行升息则收益跟着上升,但央行降息则收益不变。且这类产品承诺的最低收益率普遍比现在央行基准利率高出0.5个百分点左右,投保期在1年到10年不等。
当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不高于4%,且不承诺保本。相较而言,这类保险产品3年期的收益率就能到4.75%左右,至少看上去不错。
保险公司此时就趁势而上。“这会给长线的银行理财产品很大的冲击。”一位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表面看上去,这种保险多是长线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多为1年期以下产品,争取的客户是不同的,但是保险理财准入门槛能低到1万元,而银行理财产品则要至少5万元起,那些希望跑赢定期存款、偏向稳健的银行客户很可能被抢走了。
一位经理也向记者证实,由于承诺保本承诺收益,这些保险产品卖得不错。其实银行每年都有固定的卖保险指标,这种银保业务也能给银行带来一些中间业务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推出高收益率产品的多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它们希望用这类产品获得市场份额和充足的资金。“这些公司刚刚起步,也希望通过一些吸引眼球的产品吸收一定资金扩充规模,所以推行高收益产品。”
不过,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坦言,大家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合同,避免口头承诺无法兑现;而投资者也应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这类产品流动性极低,未到期取出将会损失本金。本报记者 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