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两极分化 人民币中间摇摆

2012年07月26日16: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欧元兑美元 资金面 远期汇率 银行间市场 时间窗口

美元指数与欧元兑美元汇率

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与欧元对人民币中间价

近来欧债危机卷土重来,外汇市场交易逻辑骤然生变。危机事件将欧元推至风口浪尖,避险情绪则令美元风生水起,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多数游离于对欧元升对美元贬的尴尬境地。欧债危机的“翅膀”,借助避险情绪的放大效应,正左右着现今的汇率市场。

人民币仍有适度贬值空间

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保持弱势,即期和远期汇率连续下跌,目前即期汇率已跌至去年10月以来的新低,1年远期汇率已跌至去年4月以来的新低,且即期汇率与中间价始终保持着较宽的价差。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连续走软之后,远期汇率依然反映出较强的贬值预期,境内的1年远期体现出的贬值预期超过1%,香港的离岸远期贬值预期则高达1.5%,这表明市场对于人民币前景依然持较悲观的看法。这一预期已经在市场和民间得到体现,在笔者近期接触的大型企业客户中,将闲置资金转换为美元的想法颇有市场,银行间市场的购汇客盘量也出现明显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与个人不能单纯依据远期汇率报价来判断走势,远期汇率只是基于目前一系列条件所得出的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并不代表未来汇率一定会按照预期演绎。而且在远掉合一的市况下,人民币掉期点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状况的影响。

不过,对于人民币连续贬值及其影响还是要引起重视,毕竟在中长期内,汇率仍会对经济基本面做出反映,目前人民币连续走软的态势,恰恰就是内外经济环境皆疲软的现实写照。

在人民币贬值的内外因素中,外部因素为不可抗力,由于欧债危机仍在持续发酵,美元的避险地位不断加强,我们判断美元年内仍会维持强势,这就使得人民币易跌难涨,同时海外经济的不景气,将会继续拖累中国外贸,出口不振也对汇率走软形成压力;中国经济何时筑底则在内部因素中具有决定作用,尽管市场普遍对中国经济于三季度筑底持乐观看法,但根据笔者近期的草根调研,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可能比数据反映的更为疲软,民间投资的意愿十分低迷,即使政府推出新一轮投资计划,可能也只是抵消民间投资的下滑,难以拉动需求大规模反弹,下半年中国经济呈“L”型运行的概率较大,很难出现“V”型反转。

在内外经济皆低迷的前景下,下半年人民币依然有适度贬值的空间,银行间即期汇率跌破6.40为大概率事件,价格落向6.45-6.50区间亦有可能,即年内低点可能较高点回落2-3个百分点。市场与民间将会对人民币汇率前景持负面预期,购汇客盘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一种对经济基本面的自然反应,各方不应过于紧张。

同时我们猜测货币当局也不会过多干预,只要汇率波动符合市场规律,不出现无序贬值的极端市况,那么汇率的适度走软有助于平滑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冲击,缓解出口部门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经济好转时汇率的再度上扬预留空间。

但这不代表货币当局可以对汇率市场听之任之,由于中国企业与民众已经习惯了过去数年间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进入双向波动的初期可能会对贬值较为敏感,一旦有风吹草动或传言刺激,较易引发局部抢购美元的风潮,影响金融市场运行。对此我们认为,一方面货币当局应适度介入市场,以中间价锚定每日交易区间,或加大投放美元力度,来缓和购汇盘增大所带来的贬值压力,避免对市场和民间造成心理冲击,另一方面包括企业与个人在内的民间力量,也应尽快适应汇率的双向波动新形势,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以往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阶段已经结束,双向波动是符合国际市场规律的正常状态,所有人应当考虑的,不是在汇率下跌阶段去盲目购汇,而是应考虑如何合理配置本币外币资金,才能真正符合自身的财务计划与开展正常经营的需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招商银行 刘东亮)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