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路径

2012年05月30日13:3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民币 外汇 中国 贸易 存款 张茉楠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现加速之势。无论是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首批人民币债券,开启了香港之外的“西方离岸中心”,还是世行与央行签订代理协议,并委托央行代理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再或是央行宣布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已经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一、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高速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始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首批试点企业365家。2010年6月境内试点地区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外地域范围从港澳和东盟等地扩大到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试点扩大至全国,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受地域限制,业务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并逐步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不断加速增长。2009年结算金额为35.8亿元人民币,2010年全年结算5063.4亿元,2011年结算量更是达到了2.58万亿元。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深入开展,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规模迅速增加。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虽然经历一些市场起伏,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量从不足560亿元增长至2011年11月的超过6273亿元,其主要来源是与境内企业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资金,人民币成为香港市场继美元之后的第二大外币,香港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境外人民币资金池。

图1 香港人民币存款和经营人民币机构数量

http://www.cf40.org.cn/uploads/userup/1203/221F1033G4.jpg

数据来源:Wind

(三)双边贸易互换推动人民币海外流通

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和越来越多的央行建立了货币互换协议,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甚至还存在观察说,人民币是否可能不仅作为一种媒介货币,还可以作为美元国际储备货币作用的一个潜在的挑战者。虽然在这个方向上更多的实质性举措继续受到中国大陆的资本控制对货币的有限获取的阻碍,在2011年,人民币开始进入远至智利、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等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资产,智利央行报告至2011年第三季度其资产的0.3%以人民币计价。

(四)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面临现实挑战

人民币最终要成为全球各国的价值储备货币则必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衡量国际货币地位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其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以上,其次为欧元、英镑、日元等,而人民币仅仅被个别国家接受为储备货币,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很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在信用结算中,美元占比84%,欧元占据7%,人民币仅仅占据1.9%的份额,差距非常大。

图2 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

http://www.cf40.org.cn/uploads/userup/1203/221F22A3S.jpg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COFER

人民币离岸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市场广度来看,香港市场上现有的人民币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可供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投资增值的选择仍然有限。市场参与者数量有待扩大、结构有待推进多元化。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中国内地本土人民币市场的影响力也在提升,并在特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内地人民币市场的波动趋势和金融政策效率。

从国际环境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储备货币的大幅波动、以及周边市场等对人民币需求的上升,成为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形成了比较强劲的对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在当前的环境下,顺应市场需求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总体来看,这个时间窗口是阶段性的,一旦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逐步从危机中恢复,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难度势必加大。

我们认为,就目前“资本管制+离岸市场”的模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未必可行。根本而言,信用货币的国际化归根到底需要有资源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也许还缺少更重要的功能——资源/能源计价功能。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接近10%,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职能初步得到体现。但在没有中资企业参与的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仍相当低。人民币要成为美元那样被第三方国家普遍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相应份额,未来还面临更艰巨的任务。

二、大国货币崛起的货币层面——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典型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从边境贸易到一般贸易中履行结算功能开始,并且在“国际贸易积累到相当的规模、国内金融市场也相对完善、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将完成时,人民币才可能真正扩展到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和投资货币、进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一)传统大国货币崛起的路径分析

从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结算、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国际资本市场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仍鲜见人民币踪影这一现实来判断,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事实上,货币既是一种价值符号,也是一种价值和财富获取的手段。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通常遵循“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基本路径,而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从19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到20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其中都演绎了一条国际主权货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崛起路径。

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后,欧佩克国家想摆脱石油美元计价机制,但美国在20 世纪 70 年代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所谓的“不可动摇的协议”:沙特同意继续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惟一的定价货币。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从此美元与石油“挂钩”,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这也奠定了美元从此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

货币中的垄断地位。

(二)石油美元主导全球财富分配

当前,全球市场,如石油、黄金、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几乎全部以美元定价,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无论是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无论是WTI还是Brent。 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1.8万亿美元之巨。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下顺差的平衡。多年来OPEC巨额石油美元与东亚国家出口型经济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撑着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由此构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这样一个稳固的资本流动封闭环,也进而影响着全球财富分配的流向。

目前,世界最活跃的原油交易市场位于美国,这帮助美国巩固了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控制力。因此,要打破美元在石油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首先要建立起非美元石油交易市场。更进一步的讲,是中国必须建立以人民币定价新的定价体系,这将是人民币主权货币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崛起的新路径,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三、人民币国际化在于把握定价权与全球影响力

由于石油等大宗商品大都是以美元计价,这让作为全球最大需求方的中国付出了更多的成本。近十年来,中国大宗商品需求量的逐年上升,众多品种大宗商品需求量位居全球首位。根据长城咨询对大宗商品中25种品种的调查,其中有19种品种消费量全球第一,中国大宗商品总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8.7%。其中,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比重超过40%的有8个,包括铁矿石68%、稀土67%、煤炭48%、精炼铜41%、原铝41%、棉花40%等。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进口外汇成本,就是所谓的亚洲溢价。

不过,内外环境的积极变化正在使推进石油人民币计价面临新的机遇:期盼已久的原油期货交易将很快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近期,人民币购买石油也在伊朗逐步展开。据路透社报道,起初非易货贸易部分的石油贸易结算通过在北京的人民币账户进行,但是在美国金融制裁压力下,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银行停止了与伊朗的交易,中石化旗下的石油贸易公司联合化工(UNIPEC),和另一家能源贸易商珠海振戎在负责经手这些从伊朗向中国出口的石油,这意味着有人民币进行石油计价正在被接受,这对已人民币进行更大范围的大宗商品计价开了个“好头”。

不过,从目前现实情况看,石油人民币顺畅回流渠道还是比较大的瓶颈。鉴于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国首先应进一步扩大同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扩大出口其经济需要的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其国内消费投资的需求;对于沙特、俄罗斯这样的较发达国家,还应提供更多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机会,提高这些国家接受人民币的意愿和可行性。随着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完全可以成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此外,我国还可以与非洲、中东、东盟等贸易伙伴中协商,在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与国际援助中,增强人民币使用意愿,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

事实上,紧靠香港、甚至伦敦的离岸市场远远完不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使命,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开辟新的更大的战场——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只有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占比大大提高,才能保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增长的需求,才能真正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