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交锋中国货币政策走向

2011年11月10日09: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际金融论坛 货币紧缩 拉加德 通胀压力 准备金率 PPI CPI 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学家

拉加德: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放缓过度从紧货币政策

李稻葵:短期放松对中国不利,对世界不利

记者 吴黎华 实习记者 刘丽北京报道

第一次以IMF总裁的身份来到中国的拉加德9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有必要调整目前这种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包括李稻葵等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对此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大方向目前仍未改变,货币政策应当放缓是指中长期而言,短期突然放松不仅对中国经济不利,对世界经济也不利。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偏紧的基调,而货币政策的微调将集中于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管理方面。

拉加德表示,当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宽松时,收紧货币是合理的。但当通胀得到控制、面临很大外部风险时,各国应推迟货币紧缩。但是,如果全球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就应当迅速改变政策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经济活动提供缓冲。

拉加德强调,如果说经济还是不能够发展下去的话,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放缓这种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包括重振房地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并需要建立更加坚定的货币。

“大的原则不应改变。”对于拉加德的观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参加会议的间隙表示,中国目前不应调整货币政策整体方向,中国的放松应当是中长期的,中长期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这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但是如果短期放松之后给中长期带来矛盾的话,这样不仅对中国自身经济不利,对世界经济也是不利的。目前结构调整已经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苗头,包括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放下来,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新型企业的进入上。

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10月份CPI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0.1%;PPI同比增长5.0%,环比下降0.7%。10月的CPI降幅明显,PPI连续3个月显著回落,显示在政策引领的经济平稳放缓和输入性通胀压力持续减轻的共同影响下,上游通胀压力继续减弱。在通胀预期明显缓和的背景下,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的走向判断明显出现了变化,但偏紧的基调并未改变。

中金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政策将维持偏紧的基调,同时继续以预调微调为主,在防止物价上涨和预防流动性过紧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财政政策仍将以定向宽松为主,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保障房以及和民生关系紧密的行业。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公开市场加大流动性投放,同时在信贷上进行微调,防止流动性过紧,不排除年内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但主要会从银行的差别准备金率入手。

彭文生认为,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为政策微调留出空间,宏观政策重点已由抑制通胀过快上涨转为防止通胀水平在下行过程中出现反弹,对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也将予以更多的关注。同时持续走低的通胀水平也为政策进行微调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货币政策微调将集中于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管理方面,以缓解流动性过紧压力,不排除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但首先应该会从调整差别准备金率入手。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主席李晶则认为,近期的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有所舒缓,这令决策者有更大的空间来实施选择性宽松,以降低不断加大的经济增长放缓风险。但她表示,尽管银行借贷很可能将在未来数月扩张,但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出现。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