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四类股吹响反攻号角:小盘股、低价股、垄断资源股和重组股
A股在绵绵不休的阴跌中又走过了半年。自2011年4月中旬上证综指创下3050点年内高点后便一路下行,至今已跌去了600余点,跌幅达20%。如果按国际上流行的算法,从高点回落20%算是进入熊市的话,中国股市无疑又一次跌入到了熊市的深渊。至三季度末,看空的声音已经弥漫了市场。
我们现在虽然无法预知底在何方,但是中国股市历来拥有其独特的一面:“暴涨暴跌”,往往就是陷入“跌也跌过头,涨也涨过头”的轮回中。即使面临的是深不见底的股市,我们也要做好准备。
而经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后可以发现,流通盘小、股价低,拥有一定的资源垄断性、具备资产重组预期往往会成为暴跌后反弹的“急先锋”。
从历史数据中看市场底
底是什么?对于股市来说,底是个区域,而不是点位。纵观A股这些年来的历史走势,几乎每一次的底总是在人们还充满争议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来临,而当发现底部的时候,其实股市早已脱离了底部,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行情总是绝望中产生,犹豫中上涨,疯狂中下跌。当我们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底部时,发现底其实是有特征的,是可以感知的。
于是,我从公开资料中搜集了一些A股历史上几次重要底部时的一些特征,试图摸清A股目前所处的位置:
底1:1992年11月9日,点位386,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5倍左右。
底2:1994年7月18日,点位325,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2倍左右。
底3:1996年1月18日,点位512,平均市盈率19.4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2.44倍左右。
底4:1999年5月19日,点位1043,平均市盈率19.53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89倍左右。
底5:2005年5月24日,点位998,平均市盈率15.87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7倍左右。
底6:2008年10月27日,点位1664,平均市盈率14.2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95倍左右。
历史上这6次底部,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平均为15.31倍;市净率大致在2倍附近,平均为1.76倍。
历史事实证明,这21年来,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的时候,市场就是一个底部区域。从这些年来的历史经验来看,市盈率这个指标应用在大盘指数的判断上比运用在个股的判断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市盈率超过60倍就是顶,低于20倍就是底部区域几乎成了这十几年来的铁律。在过去的21年里,如果每次在A股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的时候进行中长线布局,你抓到的就是底部;超过60倍的时候清仓卖出,你就是逃顶高手。
2008年,当上证指数跌穿2000点时,人们讨论最多的是经济会不会持续低迷,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CPI何时见顶,于是,当时股市上的悲观情绪越发严重,看空者越来越多,看空的点位也越来越低,更有甚者已经看空到千点以下。这与目前的市场环境也多少有些相似:CPI何时见顶、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等等。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收盘,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为14.89倍,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6.12倍,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上证指数2005年998点时的15.87倍,16.12倍是个什么概念?在A股历史的5次大底里,出现过最低的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那是1994年7月18日,历史上仅此一次,其余的4个底部里,有3次底部的市盈率均在15倍左右,分别是1992年15倍、2005年15.87倍、2008年14.24倍,只有1996年那次大底是在19.44倍左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最底部。
暴跌之后是暴涨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蹿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就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收盘点位333.92点。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收盘点位。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经过连续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至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三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股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印花税由3‰上调至5‰。
在经历一年牛市后,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两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四次大反弹俗称“5·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19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抱有很高的期望,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
第五次大反弹的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
最近的一次大反弹事件随着4万亿元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直到20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出台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