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据经济之声报道,继上海高调宣布筹建保险交易所后,深圳也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了成立保交所的请求。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地都在为保交所成立奋力一搏。保交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香饽饽?为何让众多城市如此垂涎,志在必得?
四地挣抢为夺金融高地
最早提出筹建保险交易所,是在2010陆家嘴论坛上。当时上海提出这一想法后,保监会高层陆续作出正面回应。去年,中国保监会和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建立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当时也提出交易所设想。此外,北京市曾经报批过北京保险交易所,由于“审批程序存在瑕疵”,未获保险监管部门通过,转而以“保险产品超市”的概念求得生存。四川成都则明确提出,仿造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设立覆盖中部地区的保险交易所,但其可能性受到质疑。
7月27日,深圳保监局提出申办“深圳保险交易所”的设想,引起业界关注。相比于上海保险交易所的筹建属于国家规划的一部分,深圳此次行动则更多只是自己的想法。对于深圳来说,此次实属背水一战。据相关人士透露,深圳对保险交易所并没有详细规划,更多的打算可能只是想插队,与上海一争保险交易所牌照。
因为此前,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表示,保交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应有的。他透露,前一时期,中国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已就此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现在从意向上讲,上海将试点设立保交所。
盲目跟风不如将市场做好
所谓保险交易所是指寿险、非寿险机构进行再保险交易,并推出保险资产衍生品的地点。在制度层面,“保险交易所带来的好处是规范”。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组长徐文虎指出:“目前保险业的形象欠佳,保险交易的模式比较落后。规范之后,信息的透明度变高,交易流程有也法律保障。”其次,信息在一定的平台间的流动也将更加自由。
正是由于保交所经营内容不明确,因此市场对于几大城市争相成立保交所并不感冒,记者致电几家保险公司,他们的答复几乎都是没有关注相关事宜。中国著名保险学者郝演苏建议,在经营内容不明朗的情况下,应该先把当地的保险市场做好。
事实上,世界范围内保交所的成功范例极少,1980年成立的纽约保险交易所经营不到7年就因为直接业务过少,关门大吉。当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东西,中国就不能有。关键是最终要交易什么,交易对象是哪些,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成立保交所,恐怕就只是一些城市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