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592,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六年间,“新高”这个词已经变得耳熟能详。在这些“新高”的背后,人民币汇率上涨了22%,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飙升至3万亿之上。
汇改六年,“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目标没有达到,而兑美元已经升值20%的人民币仍然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专家表示,汇改六年,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背后的非市场因素更需要我们反思。
悖论
升值22%外部仍失衡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当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前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若用2011年7月19日的中间价6.4592估算,升值幅度达22%。
在2005年7月中国汇改之前,美国人压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没停止过。美国国内某些立法者以人民币不升值就对中国输美产品课以高额关税相威胁,如国会议员舒默表示人民币如果不升值20%,就要让国会通过对中国输美产品课以27.5%的关税法案。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初衷是能够通过其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汇改至今已经6年,人民币也升值了20%以上,为什么国际收支失衡仍严重呢?这点值得我们反思。”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记者查阅数据得知,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GDP达204459亿元,若按此估算,2011全年的GDP约为408918亿元,将其与2005年末我国182321亿元的GDP相比较,约为2.24倍,也就是,6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4倍。
然而,与此对应的是,在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7109.73亿美元,而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逼近3.2万亿美元,粗略算来,2011年6月末的外汇储备大约为2005年6月末的4.5倍,也就是说6年间我国外储增长了3.5倍。
实际上,由于国际收支失衡而积累的外汇储备一直在飙升,而这种飙升还是“加速度”———外汇储备从2006年10月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到2009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这一进程用了近3年;而从2万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据媒体援引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的测算,考虑到对外支付、短期外债、居民出国用汇、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等因素,我国外汇储备有1.1万亿美元就足够了。显然目前的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远远“超标”。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规模过大,也给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带来了相应的“成本”。以外汇储备中最重要的投资美国国债来说,由于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还未最终解决,市场对美债信心大降。“我们注意到近期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在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问题上所表达的观点,希望美国政府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尊重和维护投资者利益。”国家外汇管理局20日表示。
而外汇流入剧增也带来了其他“严重”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汇改来遏制通胀。但人民币对美元在过去一年升值了5.5%,导致外汇占款急剧增加,并使得国内流动性进一步增加,也加剧了通胀压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长兼副所长向松祚表示。
反思
非市场因素助推升值预期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幅,只从实际有效汇率来看,从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升值幅度也超过了10%,这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较好,而人民币也体现出了一种强势货币的姿态。6年来,“稳步小幅”的升值使得人民币汇率在向均衡汇率调整的过程中,避免了外部因素对经济强烈的冲击。但是,丁志杰同时指出,我们之前希望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这应该引起我们对汇率改革方法的反思。
“如果再一个六年,我们还出现同样的问题,我想这对经济会有负面影响的。”丁志杰直言。
实际上,外汇储备不断积累的背后是巨额的外部资金流入,而巨额的外资资金流入的背后不仅是人民币升值的现实,更是市场对人民币未来升值的预期。为什么从2005年7月到现在已经升值了20%,但是市场的升值预期还这么强烈呢?
丁志杰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汇率的干预导致了人为的升值预期。“稳步小幅的升值速度使得市场对人民币未来的走向有了明确的预期,而这种升值预期也导致了资本的持续流入。”丁志杰说。
实际上,这种“干预”也形成了巨大的成本,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撰文表示,央行是通过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而形成外汇储备的,因此央行积累外汇储备的过程就是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的过程。1999年12月底至2011年3月底,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量为22.22万亿元人民币,是同期内中国狭义货币M1增量的1.01倍。这意味着,过去11年内的大部分时间内,外汇占款已成为中国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渠道。
有媒体测算过,央行对冲外汇占款,已经在2003年至2010年间累计为央行票据和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超过6%的部分)支付利息10380.6亿元,数额巨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曾表示,随着央行票据和法定储备金规模的不断提高,货币当局的还债成本也在上升。货币当局代表了国家,除了可以发货币,还能从财政借钱,甚至可以改变游戏规则,比如降低法定准备金利率,从还债的角度看对冲操作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但持续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公共财政的成本越大,资源配置损失越大,从得失的角度看,应该尽快减少对冲操作。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汇率刚性导致的升值预期,从而带来的热钱流入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据着最大的一块,是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多的“罪魁祸首”。
“六年前,我们认为,人民币若升值10%或20%,我国的出口会受到严重冲击,但六年过去了,人民币已经有了很大的升值幅度,但最初预想的结果没有出现。这表明,我们当初对汇率调整的影响和作用,在判断上存在误区和偏差。”丁志杰说。
丁志杰表示,未来应该更多的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
削弱升值预期是当前重中之重
虽然汇率改革已经走过六年,但进一步完善汇率机制仍然是重中之重。而且,若汇率机制改革不好,会给其他方面的改革带来负面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至今已启动两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0481亿元。但据研究机构估算,在这万亿结算额背后,80%至90%为货物进口结算,10%至20%是出口结算。丁志杰指出,进口结算远远大于出口结算的现象正是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有关。
“这种典型的套利行为背后,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成本。若海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套利动机,出于对货币升值的短期预期而非认同货币本身的好的品质,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它的国际化就只能依托货币本身的属性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会有较大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甚至出现放缓、停滞甚至倒退。”丁志杰说。
赵庆明也表示,若有更多投机主体利用离岸市场丰富的金融工具来炒作人民币汇率,并进一步抬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样的国际化路线也并非我们希望看到。
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应该是我们目前的工作的重中之重,鲁政委曾指出,“汇改”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仍然在0.5%的极为狭窄的区间,仍大大小于很多由固定汇率成功有序退出到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一开始允许的1.0%。这使得中国外汇避险市场始终“发而不育”,由此进一步使得外汇交易商的数目偏少、外汇交易无法活跃。众多业内专家建议,应该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合理的汇率波动会使人民币汇率更接近均衡水平。
丁志杰强调,汇率问题一直是个症结,不能把汇率改革放在最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