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高层把脉监管大势 强调对风险的高度关注

2011年05月25日15: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保险监管 吴定富 十一五 中国保险业 保险市场 十二五 里面 四种力量 外面 保险中介机构

“"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实现了整体实力、体制机制、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四个方面的跨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科学、有效的保险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丰富,保险已经成为全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5月20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在回顾与展望中描绘了保险监管演变的历史,更精准地勾画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脉络。

现实的发展路径表明,在市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阶段,通过监管引领发展,有利于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符合客观规律。

相信“四种力量”

“中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转轨市场和新兴市场。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好保险监管工作,既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成熟保险市场的做法,又要尊重金融工作的基本规律。”吴定富坦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十一五”时期的保险监管,保监会始终相信“四种力量”,我国保险业也因此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

一是相信市场的力量。对中国保险业来说,相信市场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条件。监管层注重培育保险市场主体,促进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国家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消除对竞争、价格、产品等不必要的管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规范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解决单个保险公司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

二是相信制度的力量。中国保险市场总体上还很稚嫩,要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依靠制度;要防范快速发展中的风险,必须依靠制度;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还是要依靠制度。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试点先行、制度先行,把试点的有益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三是相信创新的力量。保监会一直秉承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支持市场主体和监管机关内部的各项有益创新。这种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没有改变,因为监管高层评估中国保险业的问题是创新不足而不是创新过度。得益于鼓励创新的理念,保险业的活力才能够不断迸发和涌流。

四是相信审慎的力量。监管层始终强调防范风险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保险监管在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行业整体稳健运行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重大监管政策推出前后,都要反复评估政策对保险市场的影响;在对保险市场的持续监管中,对保险公司财务稳健性高度关注;在国内外金融市场面临较大冲击和动荡时,保险监管注意防范个体和局部风险隐患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实践证明,“市场、制度、创新、审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四者的有效结合为“十一五”时期的保险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探索审慎与逆周期监管

近些年,中国金融业的实践日益成为全球金融活动中重要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尊重全球金融业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同时,注重紧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注重消除市场失灵的负面作用。过去一个时期的保险业监管,正是中国金融监管总体实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此非彼时。如今的保险市场林立着百余家保险主体,保险总资产已突破5万亿元。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公司靠铺机构、抢规模进行粗放式经营,发展方式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保险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吴定富给出的回答是,“"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继续以开放的心态、求实的精神,坚持依靠"市场、制度、创新、审慎",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

时至今日,中国保险业大规模的市场体系建设阶段基本过去,下一个阶段,需要为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更良好的条件。“目前,保险业在市场秩序、诚信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很难避免,但中国保险市场要从初级市场向成熟市场转变,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吴定富说,过去几年,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保监会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十二五”时期,将在这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决定了监管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如何提高监管制度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如何在监管中更好地衡量和控制保险公司的个体风险和总体风险,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的跨行业传递和跨国境传递,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防范内控风险的作用内嵌于监管制度之中,是需要保险监管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吴定富称,“十二五”时期,保险监管将在国际化、信息化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将在科学性、有效性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秉持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十二五”时期,创新仍将是行业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保险监管将继续鼓励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同时加强对创新的及时跟进和评估,并加强监管协调,消除监管真空,在充分发挥创新活力的同时,防范不当创新可能导致的消极和负面影响。

防范化解保险风险是保险监管的首要任务,保险监管高层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保持对风险的高度关注”。

“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经济周期的演变、新型社会风险的出现、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机构的并购融合,保险业面临的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将不断增多,我们将毫不动摇地推进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提高识别、控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探索推进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吴定富说。

管“里面”+管“外面”

“金融监管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监管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历史。”吴定富曾在2010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如是说。随着保险业开放程度不断增强,保险监管不仅仅要管“里面”,同时也要管“外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保险监管也呈现出全球性的特征,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尚未完全散尽的大背景下,如何从国际宏观角度加强保险监管合作,有效防范风险的跨境流动,成为世界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2010年12月6日,中国保监会首次作为东道国召集11个国家与地区的保险监督官召开国际联席会议,这意味着我国保险跨境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

“到2010年为止,在中国内地有外资保险公司52家,我们一共有164家保险公司,外资已经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其中,财险19家、寿险7家、保险中介机构10家,已经设立的6家保险经纪公司里面,有4家已经进入了中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前十名。”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2011陆家嘴论坛期间对保险监管的国际化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对外开放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保险业是中国金融业中开放力度最大的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整个保险业通过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

陈文辉表示,保险监管,要考虑到中国保险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另外,受全球化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开展,因此,监管如何与国际接轨是监管部门需要研究与实践的。

“保险业的监管与银行业相比,可能差距还比较大,银行监管相对统一,但保险业不是很一致。比如欧洲和美国两大区域市场就不是很统一。但是我们也在积极跟进国际上先进监管的标准、手段和理念,尽量跟国际接轨。”陈文辉如是说。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