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11年社保基金
入市规模或达3000亿
作为A股市场一支重要的机构力量,社保基金尽管总规模不算大,但其领先的“政策敏感性”使其屡屡扮演市场先知先觉的角色,其一举一动亦成为市场重要的投资参考。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四届理事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专栏)透露,去年社保基金实现投资收益321亿元,投资收益率4.22%。截至去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共8568亿元,比上年增加802亿元,增长10.32%。
更为关键的一个信息是,随着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1年年底,社保基金可能接近1万亿元左右水平,到2015年有望达到1.5万亿元。
这意味着,若按社保可将30%的最高限额资金入市计算,到今年底,社保基金入市规模将达3000亿元左右,比去年约增加600亿元新投资。这些新资金将去往何方?不少机构向记者透露,他们认为正不断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所显露的社保基金选股思路,值得注意。
社保基金究竟有了哪些新宠?
社保基金稳步增仓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在已披露2010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181家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身影,合计持仓15.62亿股,持股市值达到276.15亿元。
其中,有33只个股社保基金进行了减持,减持股数8911万股,市值12.47亿元。其中上海汽车减持量最大,社保103组合和108组合分别大幅减持1470万股、2694万股,持仓市值总计约减少7.9亿元。
记者在对比2010年年报以及去年三季报数据后发现,社保基金组合从去年年报股东名单中彻底消失的股票有TCL集团、株冶集团、巨化股份等14只,对这14家公司减少的持仓金额约在11.64亿元左右。
另外,在43家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持有股份维持不变,这一数字和去年三季度的数据接近,去年三季度持平的股票数量达到44只,为历史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有86只个股出现了新进的社保基金组合,合计5.42亿股,市值84.78亿元。如果刨去由于减持和彻底退出的两部分套现,现有纳入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去年四季度,社保基金持仓市值约增60.67亿元。这也表明,社保基金在去年三季度大幅增仓后,四季度继续小幅增仓。
历史数据显示,社保基金2010年第三季度被列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市值合计为375.67亿元,比二季度的238.39亿元增加137.28亿元,增幅57.59%,达历史最高水平。
对今年一季度两个热点行业 地产和金融,社保基金依旧保持一贯低调,在其持有的181家公司中,只有津滨发展、荣盛发展、滨江集团、华发股份4家地产公司和深发展这一只银行股。仅津滨发展为去年四季度新购进。
有趣的是,在香港市场,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维持了对银行股的减持态度。
已公布的近1300家上市公司的2010年报数据还显示,社保基金在去年前三季度连续加仓的医药股依旧得到关照,在组合中的第二位置将会保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社保基金最少已持有17家医药行业个股,市值已达35.74亿元。
2010年四季度末,出现社保基金组合数量最多的个股为双鹭药业,从资金量来看,双鹭药业也是目前社保基金增持最明显的上市公司。从持股市值来看,社保101组合、104组合、108组合和109组合共计持有10.87亿元双鹭药业,较去年三季度增加6.07亿元。
另外,还有7只医药股中也有新进的社保组合,分别是上海医药、健康元、天坛生物、誉衡药业、仙琚药业、诚志股份、长春高新。
二季度潜伏医药股
对医药股的相对重仓持有,或许“伤”了社保基金。
2011年3月,沪深300指数下跌0.5%,医药指数跌幅为5.8%,跑输5.3个百分点,从2010年11月底最高的1647.18点落到1334.78点(4月6日),跌幅近19%。
但这种“受伤”的持仓行为,并不代表社保基金将减持医药股。一位不愿具名的长期跟踪社保基金的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对于社保基金这类追求绝对收益的长期机构投资者而言,他们对医药股是‘买入持有’的策略。”
“医药行业盈利每年平均有40%以上增长,业绩推动就足以支撑股价上涨,对于社保基金而言,重要的就是选择买点,而卖点很难选,有很多股票卖了就很难买回来了,医药股票流动性相对而言普遍比较差。”
他预计,双鹭药业等医药股票现在买入,6到9个月的收益都在20%以上。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公募基金经理对医药股的看法也和这位私募基金类似。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就向记者透露,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在去年底将医药行业调到“卖出”,而最近一周改为“买入”。据他了解,不少基金公司对医药行业在二季度的态度已调到“超配”。
杨德龙指出,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目前可能在底部区域,从估值看,医药行业目前是25倍,从历史经验看,这个估值水平是可以抄底了。“尤其是在通胀背景下,医药等行业也是抗通胀的行业。”
据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