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33名高管辞职 公开说法难掩背后玄机

2010年08月24日16: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 辞职 高管辞职 高管持股 减持 上市公司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而中小板高管中的确存在为减持套现不惜辞职的案例。自然人胡美珍于2008年6月18日辞去延华智能董事兼副董事长职务,而在6个月“禁售期”过后,胡随即在2009年1月、2月期间将其持股的一半(537万股)予以急速抛售,之所以未全部抛空,原因在于其曾承诺离职半年后的十二个月内转让公司股份不超过其所持股票的50%。而在第二轮解禁期过后,胡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期间再度出手减持。延华智能今年一季报显示,胡美珍已将所有持股减持完毕,套现离场。可以料想,如果胡仍在上市公司任职,每年均要受到“25%减持红线”的限制。而从目前仅1年时间即抛售一空的历程来看,其辞职的目的即是为了快速减持。

分析人士表示,纵览中小板减持案例,上市前极低的入股成本应是高管执著减持的主要动因,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高管旋即选择了“落袋为安”。

反观创业板辞职高管中,低成本获取上市公司股份者“比比皆是”。以梅泰诺离职副总裁施文波为例,2007年5月,公司股东苑锡玉和张敏分别将持有的上市公司合计10%股权无偿转让给施文波。而在2008年9月,施文波随即将其中4.975%以175万元转让给了余传荣、贾永和两人。这意味着,施文波目前在拥有225万股梅泰诺股票的同时,已经净赚了175万元,因此上述持股也便成为“负成本”。

除低成本外,创业板高管辞职时点与其持股解禁日的关系也常常令人浮想联翩。如福建一家创业板公司今年8月11日进行了换届选举,公司财务经理(持有50万股)和董秘(持有33万股)悄然离职。按离职后6个月内不减持的规定,上述两人在明年2月11日前无法套现。但事实上,明年2月11日恰好为该公司首批限售股解禁日。在此背景下,两人选择此时点“精确”离职,难免令人猜测其是在为日后减持铺路。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记者发现今年3月辞职高管中多达8名高管均出自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其所持限售股今年10月末方解禁,因此对于持股的高管而言,辞职后6个月的禁售期对其不造成任何影响,即1年锁定期一过便可随意抛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