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股市、房市波动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重新强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商业银行应该适时调整其信贷政策与信贷结构,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中共中央日前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该工作规划提出,要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金融的监管。其中还特别提到,要健全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提升监事会和内审、稽核、合规、监察等监督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加强案件防控工作。
在目前股市、房市波动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重提金融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正当其时。而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占比最大,其风险管理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金融行业本质上具有扩张冲动的特性,商业银行本身经营的就是风险,风险管理问题自然是老生常谈。但在国际和国内均出现一些不利变化的形势下,重新强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宏观经济发生了微妙变化。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国际市场原油、粮食和主要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国际环境变化,以及我国今年年初罕见的冰雪灾害、5月的汶川大地震等不利因素,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能源等价格上涨压力比较突出,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出现了一些不利情况。如国家土地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原材料的涨价、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二高一剩”行业严格控制以及节能减排方案的大力实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加上央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连续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加剧了企业连续融资的难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挑战。
专家指出,由于经济活动可能进入新一轮优胜劣汰的周期,商业银行贷款面临的隐形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显性风险。尤其是在一些已经投资过度的行业或正在进入深度调整的行业,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更值得警惕。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房景气指数显示,2008年5月国房景气指数为103.34,较上月下跌0.73,连续6个月下跌。这项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指标,向来被决策层看做是房地产行业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报告,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达7100亿元,相当于行业最高峰的2007年新增房地产中长期贷款的2倍。报告称,由于去年高价拿地的企业面临着付清土地出让金的压力,即将到来的7月至9月将是开发商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部分中小开发商可能将面临生死大限,房地产金融市场调整初现端倪。
此外,商业银行个贷政策近来也多受诟病。据有关报道,几家大型银行的深圳分行都放松了对央行关于第二套房贷款规定的执行,变相为购房者提供优惠,而其他相关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和房贷新政打擦边球的也不在少数。在银行的协助下,部分第二套房的购房者可通过一定手段享受到第一套房的低首付比例和优惠利率。放松房贷政策可以提高银行信贷收入,但是其中隐藏了较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出现泡沫破裂,就会引发一系列危机的连锁反应。
可见,无论是微观经济还是中观产业,都已出现一定程度波动或调整。对此,商业银行应该适时调整其信贷政策与信贷结构,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而中央在此时提出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金融的监管,也要求商业银行对其信贷政策加强自审与自查。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商业银行应当如何调整其信贷政策?
业内专家分析,经济波动加剧形势下,银行更应实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摸清企业的家底,逐月分析企业的财务变动情况,通过与纳税报表、上交税金比较,及时发现存在的可疑迹象。银行还可以根据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判断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
信贷业务应当选择优势行业或优势客户。专家分析,任何行业均会有一定的风险,但通常情况下,一个行业的衰退并不会让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全部倒闭。自有资金比例高的、管理水平好的总是能生存,即便从事的行业垮了,这些企业仍有充足的时间将资本流入其他领域。因此,银行风险防范的视点应聚集在排位靠后的企业,并积极、主动地制定应对措施。
可见,对于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银行来说,风险无处不在,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始终是个永恒话题。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商业银行认真研究并加以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