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5月,虽然M1增速回落,但M2增速再次反弹至18%以上,显示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但目前,不仅债市中的银行资金短缺,股市的暴跌也是缺乏资金的写照,二者之间的“悖论”如何理解?
首先来看信贷,08年5月新增3200亿贷款,占7000亿M2新增额的46%,是流动性过剩的推手之一,但还不是主要因素。从细分结构来看,居民户5月份的贷款延续了1季度以来同比下降的趋势,其中长期贷款的下降表明住房消费依旧低迷。而企业的两类贷款在5月份保持同比多增,其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多增对长期投资有利;而短期贷款同比多增额自07年下半年以来首次突破500亿元,对于目前企业短期资金极其短缺的局面应有所缓解。
真正推动流动性不断增长的应是外汇的不断流入,尤其是热钱。目前外管局只公布了今年前三月的外汇储备数据,但我们根据4月份金融机构外汇结汇5250亿人民币,可以估算当月新增750亿美元储备;而5月份M2中另外3800亿人民币为外汇结汇所贡献,对应550亿美元新增储备。
用外汇储备新增总量之后减去顺差与FDI,可以观察热钱的趋势。我们发现自08年初以来热钱汹涌直入,月均流入额约340亿美元,仅此一项每月新增流动性超过2000亿人民币。
由于我国名义上依然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那么如此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从何而来,到何而去呢?
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模式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自07年12月份以来,定期储蓄存款直线上升,近5个月的月均增加额超过3000亿。再联系到近期港人内地人民币存款的飙升,加上超过100万的常驻台胞,以及全球近5000万的华侨,其均有能力回中国换汇存人民币存款,且无任何额度限制,带来如此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也就不难理解。
而07年12月,正是中美1年期利差由负转正之时。由于人民币升值以来中途几乎未有任何贬值,使得升值预期强化,在中美利差倒挂以后,将美元的固定收益资产换成人民币定期存款就是完全的无风险套利,引发如此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也在情理之中。
尤其是在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对中国居民而言,储蓄完全是负收益,因而理应继续分流,而储蓄存款的不降反升,表明新增储蓄大量的是非中国居民的储蓄,其意在套利,因而对通胀不敏感。
而存款增速和M2增速在背离了近1年以后,目前又重新显示出相关性,或许也与套利热钱的不同属性有关。在07年,热钱主要进入股市投机,而这部分货币在统计口径上记入M2,但不计入人民币存款,因而导致M2增速高于人民币存款增速。而今热钱主要进入银行套利,在统计上同时记入M2与人民币存款,因而同时推高了M2增速与人民币存款增速。
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贷款受限,其资金理应十分充裕,然而截至08年3月份,金融机构的超储率仅为2%,我们估计4月份降至1.7%,5月份又降至1.5%。
其实,流动性过剩与银行资金短缺并不矛盾,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指的是银行体系整体资金充裕,而目前央行通过高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资金,使得流动性在分布上出现失衡,从商业银行流向了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