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联合国安理会默哀悼念汶川大地震遇难者 -川渝66家上市公司停牌内幕:曾计划整体休市 上市公司灾情速览 -上市公司重组指引出台 股票连续停牌最长不得超过30天 [全文] -中央储备粮紧急出库供应灾区 国家启动今年小麦托市收购预案 -证监会:将信息安全纳入监管 加强灾难备份 312家公司5年未分红 -支持救灾 税务总局减免税收将超202亿 建行:灾区房贷利率8.5折 -专家称"震中将迁移到西安"无科学依据 成都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万科"正名":1亿无偿投入灾后重建 公众对政府救灾满意度98.6% -深交所:上市公司选择现金申报期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 [指引全文] -"法轮功"敲锣打鼓干扰纽约华人赈灾募捐 虚假捐款账户曝光(名单)
IMF警告:金融体系仍面临“重大风险”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2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相比美国当局和华尔街诸多高管对信贷危机前景的乐观看法,美国以外的金融界人士和机构要谨慎得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利普斯基昨天在东京表示,全球金融体系仍面临“重大风险”,因次贷危机而起的金融市场波动还远未结束。前一天,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警告说,现在还看不到本轮信贷危机的终点,全球正经历一次“十分重大的市场调整”。

  亚洲经济体不能自满

  “我们依然认为全球金融体系稳定面临重大的风险。”利普斯基在一份准备好的演讲稿中写道。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受次贷危机冲击程度“明显小于其他地区”的亚洲经济体,“需要避免自满情绪”。

  利普斯基呼吁亚洲货币更快升值,同时加大刺激内需。他指出,当前的金融市场动荡帮助缩减了美国的经常账赤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失衡问题的解决。

  去年,美国的经常账赤字出现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的经常账赤字降至1729亿美元,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我们认为,美国经常账赤字的大幅下降,并不意味着全球失衡的解决,而只是赤字向别的地区的转移。”利普斯基说,“特别是像欧元区等执行浮动汇率制度的经济体,现在面临着与中期经济基本面相比明显偏强的货币。”

  利普斯基认为,经过贸易加权和通胀因素调整后,美元仍比与美国中期经济基本面相匹配的汇率水平稍强。他还指责亚洲经济体在刺激内需和增强汇率弹性方面做得不够,“因此,美国经常账赤字的下降并未同时带来亚洲经常账盈余的下降”。

  “那些拥有较大贸易盈余的经济体如果不能实现更强劲的内需增长,可能导致全球增长放缓和全球失衡进一步恶化的不利后果,这可能最终打击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信心,加剧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波动性。”

  金融市场动荡可能继续

  和利普斯基一样持悲观看法的还有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后者19日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警告说,现在还看不到信贷危机的终点,并且全球正经历一次“十分重大的市场调整”。

  针对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提出次贷危机已近尾声的说法,特里谢说:“对目前情况最准确的判断是:剧烈的市场调整仍在继续。”

  特里谢同时强调,各国决策者需要将抑制通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欧元区4月的通胀率仍高达3.3%,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对此特里谢表示,从中期来看,保持物价稳定以及央行的反通胀信誉,是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就业的最好方法。

  正在欧洲寻找投资机会的亿万富翁巴菲特日前表示,当前这场危机才过了不到一半。巴菲特在法兰克福表示:“我不肯定,(信贷危机)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已走过一半或是四分之一。”

  周一全美商业经济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美国经济学家都认为,信贷市场将趋于改善且美国楼市今年将触底。

  不过,研究机构Oppenheimer的分析师昨天指出,预计美国信用危机将一直持续到2009年甚至更久。该机构预计,今明两年美国银行业还必须计提超过1700亿美元的坏账准备。报告指出,这波信用危机最艰苦的日子仍未到来,而且造成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人的预期都更为广泛和深远。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图片新闻:
点燃心中的希望 灾区中小学生陆续复课[组图]
中国的孩子在面对灾难时如此坚强[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对策/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聚焦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