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两天之后,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发表了评论。
在14条简短的“读后感言”中,王志浩首先指出,央行忽视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年初政府并没有明显关心美国经济的下滑,但眼下这点明显改变了”。
评论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市场关心的数据和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和分析,并指出由于外汇贷款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增速过快,央行从紧的信贷政策存在漏洞。
外汇贷款增长破坏紧缩政策?
评论第5、6、7条着重剖析了从紧的信贷政策,认为外汇贷款增加、直接融资扩大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增长都对从紧政策效果产生了破坏。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08年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4.8%,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
“央行看起来对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的效果相当满足”,王志浩表示,“尽管广东等地的出口企业对信贷紧缩的抱怨不断,但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没有提到任何关于信贷紧缩对这些企业的影响。我们希望第二季度中能有所体现。”
根据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民贷款紧缩和外汇套利因素使得第一季度外汇贷款增加了480亿美元,同比增加469亿美元。
央行报告指出,外汇贷款中357亿美元是用来支持企业的走出去政策,其中73%用于企业海外并购和进口融资。企业“走出去”等合理的外汇贷款是外汇贷款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企业利用外汇贷款进行境外股权投资不仅使新增资产与负债实现了币种匹配,同时也实现了投资收益与利息支出的币种匹配,具有明显的避险特点。
“尽管央行承认外汇贷款激增的事实,却没有看清原因”,王志浩质疑说,“我们有两个问题:第一,企业是忽然开始大规模地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吗?去年对外直接投资是170亿美元,所以2008年全年250-3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猜测,一次一季度对外直接投资应为50-100亿美元。所以剩下的钱去了哪里?”
“第二个问题是统计上的矛盾。如果把人民币贷款和外汇贷款两者相加,共有16360亿元,这比2007年第一季度14200亿元贷款增加了15%,而不是官方说法——同比减少了8%。”
但对外汇贷款增长快速是否会破坏信贷调控效果,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周昆平发表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外汇贷款在所有贷款中所占比例很小,很难形成大的影响。而外管局对银行外债指标的严格控制也对外汇贷款激增形成牵制。
政策性银行不受指标控制?
王志浩同时认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增速似乎不受从紧政策的限制,一些数据可以略微表明这一现象:人民币贷款第一季度减少了8%,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却增加了86%。政策性银行占所有贷款的比例从2007年第一季度的6%上升到12%。第一季度四大行贷款增长5230亿元,比同期减少720亿元,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长2700亿元,同比减少了820亿元。而政策性银行则在第一季度增加了1600亿元贷款,同比增加了740亿元。
“有些国开行的贷款可能是到了国外的项目,但是我们怀疑大量的贷款仍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王志浩表示,尽管这一点需要确认,但是很有启发性。
对此,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分线分析师赵昌会表示,信贷紧缩是央行针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政策性银行基本上不受影响。
“国开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正在向商业化银行的方向改革,业务活动会受到紧缩政策的一些影响,但比商业银行要慢好几拍。“赵昌会表示,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国际援助性质的银行,其贷款多为外汇贷款,而外汇贷款也不在紧缩政策的控制范围内。但一季度的增长必须考虑到雪灾后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新,外资行只是根据外国银行的方式推断,没有掌握数据,因而并不是很可靠。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则对王志浩的担忧表示了认同。
而周昆平则认为,信贷紧缩政策没有计算政策性银行的份额属于正常现象,“政策性银行支持国家的重大项目,因此不应受央行紧缩政策的影响,但政策性银行肯定也有自己的信贷控制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