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又一次成功抄底。
4月22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跌破3000点关口。两天后,印花税下调的首个交易日,A股以全线涨停的态势开始报复性反弹,至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涨至3693点。股市“红五月”仿佛可以期待。
不同于国内基金在大跌中一路减仓导致恐慌性杀跌场景,从3月底逐步加仓的QFII却踌躇满志地展开了抄底行动,并成功地把握了此轮反弹的先机。
此时,曾经一度被认为话语权回归的A股投资者——国内基金们猛然发现,与老道的QFII相比,无论在判断和操作上,稚嫩的自己都还不是QFII的真正对手。
基金溃退
3月,A股指数依然没有止住下跌的脚步。
上证指数在破4500点心理关口之后步步下滑,垂直跌破3000点,最低探至2990.79点。
深跌之下,被称为专业的投资者——基金公司方寸大乱,恐慌之下一路源源不断的减持。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2月以来的30个交易日累计约1000亿元机构资金净流出。
3月25后机构资金净流出明显趋缓,至4月1日,机构资金累计净流出仅52亿元。博弈之下,市场的资金似乎在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之后两天,机构资金流向出现明显逆转,两个月来首次出现大幅净流入,两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达102亿元,同时机构数猛增2380家,大盘机构持仓增加0.3%。
但市场的故事总是耐人寻味。
4月7日,周一,上证指数暴涨4.45%,上涨153点,收于3599点。机构却借机出货,当周的前三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出合计57亿,机构持仓降至18.298%。
以部分基金为首的35家基金公司,当周5个交易日净抛出107亿,基金继续成为市场的最大做空力量。
“股指在跌破4000点、3500点之后,基金对市场的整个估值体系崩溃了,已经没有了底线,恐慌远远超过了贪婪,其他基金减持,大家都跟着减持。”一位基金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在理性估值之下,到3500点之下基金应该说是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做空。
从6000点一直减到3300点,基金公司总体仍然趋向净流出。数据统计4月中旬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平均降到了67%,这与它们60%、65%的仓位下限已经很接近了——可以说是卖无可卖。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再继续做空市场,无异于打七伤拳,伤人七分,自损五分。”
那基金为何还要继续减持?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其实目前国内的基金境况非常尴尬,他们也知道现在股票具备了投资价值,但是市场人气极其虚弱,稍微一涨,便招来抛盘如潮,而在这种多方势弱,抛盘、恐慌盘层出不穷的今天实难敢于大胆建仓,贸然做多只怕给人家做了嫁衣,所以被迫随波逐流,指数跌了,也就随大流再减减仓。
QFII成功抄底
但从5000点陆续撤退的QFII却成了一个精明的抄底者。
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显示,去年末,QFII仓位高达99.95%。但今年2月份,纳入统计的10家QFII中国基金平均仓位下降到了87%。
但就在3月的最后一周,持续降低仓位积蓄了大笔力量的QFII资金开始出现清晰的抄底动向。
“去年我们就劝说客户离开A股,因为这个市场已经缺乏理性,并且充满着投机的味道,但是现在我告诉投资人,可以回来了。我想这就是国内看到的抄底吧。”一家QFII的基金经理调侃道,2007年,中国股市是亚洲大型股票交易所中表现最好的一家,但隐藏的问题其实也是很严重的,而且没有支撑的增长是必然面临调整的。“中国股市太过昂贵了,现在却可以投资了,但是还是要谨慎。”
3月底至4月,与基金的源源不断的减持截然相反,QFII却在有条不紊地增持。
QFII持续加仓,剑指大蓝筹特别是金融股。
中证登公司数据显示,3月份可查QFII账户资金整体增加。从3月下旬以来,QFII开始小幅增仓;进入到4月,买入幅度明显加快。4月的前两周,据不完全统计QFII净流入已经过百亿元。
Topview数据显示,4月的第三周,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 (陆家嘴(17.79,0.71,4.16%,吧))营业部(A3261席位)合计买入41.9亿元,卖出25.2亿元,资金净流入16.7亿元。而4月17日以来,A3261席位已连续4个交易日蝉联沪市单日资金净流入席位状元。
印花税下调后首个交易日,A股全线涨停,并一度逼近3600点。A股的短期反弹已经确立,因此从这次市场表现的起伏看,QFII再次扮演了成功抄底的角色。
话语权重落QFII
“这并不是什么抄底,是我们基于自己的投资模型和策略。”一位QFII基金经理认为,当时中国的股票太贵了,但就在不断下跌过程中,很多股票的投资价值出现了。
曾经一度被认为定价权回归的A股投资者不得不承认,相对于QFII深刻而专业的判断、老到而娴熟的操作,国内基金依然远落后于QFII。
“看看QFII,非理性杀跌让基金尽失水准,我们自己都觉得很难理解基金的这次整体恐慌性杀跌。“一位基金公司的高层向记者反思道。
据悉,上交所曾制作专门的图表分析此轮操作中主力机构的行为,国内基金的非理性追涨与非理性杀跌正是此轮暴涨与暴跌的主力制造者。
此前,在A股从1000点一路飙升至6000点之上时,QFII可谓几度撤退,又几度前进。而国内基金的一路凯歌,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重估,到中国作为新兴市场高速发展下的高估值持续,以及动态市盈率对于股价的提前透支,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与券商不断地迎合股指的上涨来修正自己对A股的估值。
上述基金经理无奈地表示,基金业内为了追求相对排名却忽视了基民的利益所在,国内的基金应该好好反思。
基金的卖出和QFII的买入虽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发生在指数下跌了40%以后的大环境下多少让人有点无法接受。虽然当时市场混沌不明,但是在低点持续卖出,显然是没有足够的理由。
尤其是在外资已经认为市场具有投资价值的情况下,还要继续一味地做空,意图获得更廉价的筹码,这其实是一种损人不一定利己的行为。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在更加熟悉本土情况的基金和更加了解投资“真义”的QFII中,居然是外国的“和尚”在拯救市场,同时利用国内市场的动荡赚取丰厚的利润——这样的利润又是国内主力资金心甘情愿地送给人家的。
在摈弃价值投资者的道路上,国内基金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为自己盲目追涨杀跌的行为付出了不菲的学费。
年轻的国内基金业还要继续拜QFII为师,待学成之时才有可能真正掌握A股话语权。黄利明 赵娟 袁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