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中国基金业将迎来第一个“十年”。十年来,中国基金业以每年50%的年均增长速度,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老百姓手中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人的理财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年风雨,十年耕耘。上海证券报作为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见证了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的每一步。
为了迎接中国基金业的十岁生日,上海证券报策划“中国基金业十年巡礼”系列主题活动,并诚邀见证中国基金业十年发展历程的各方知名人物撰稿,参与“光荣与梦想——中国基金业十年回顾与展望”大讨论,共同追寻中国基金业的光荣与梦想。
大讨论文章要求;主题紧扣中国基金业发展,可以回顾历史,可以展望未来,可以剖析案例,可以建言制度建设,可以进行国际比较。来稿请发E-mail:fund@cnstock.com,请注明“中国基金业十年回顾与展望大讨论”投稿。
一晃就是十年了。人们只有稍作停步回头看时,才能真正领悟何为“弹指一挥间”。1998年,还是财政部工作人员的我,有幸参与了有关政府机构牵头组织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讨论和拟定等工作。2001年,在我负责的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研究中心框架内,主持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基金评价中心”,最早开始从第三方的角度,跟踪分析与评价基金业绩。现在,我则是基金主要机构客户的从业人员。因而可以说,我见证并深深地感受到了过去十年基金业的发展。
有目共睹的是,基金业十年的发展成绩是重大的。仅就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看,从十年前几乎在中国金融资产与投资领域可以忽略不计起始,增长到去年底的3.3万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基金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服务业,高于起步时间比其早得多的保险业、信托业与证券公司。现在,基金投资已是相当一部分大中城市普通民众所较为熟悉的规范投资工具。
如此增长速度与行业地位,已响当当地说明,有关基金业发展的政策、监管体制、基金机构的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人才素质,在整个金融行业中都是较为明智、有效、合理和优秀的,是充分值得肯定与总结的,更值得其它金融服务业的方方面面予以反思、揣摩,并虚心取经学习。
在今天看来,过去十年基金业的发展成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这几点也是最值得总结的:
一是,监管机构明智而灵活的政策。针对1990年代初期就已经自发产生的以各种不同名目出现的基金机构与产品,最初由人民银行牵头,财政部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证监会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认真的调研后,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整顿。在此基础上,由人民银行移交证监会,1998年制定了体现着市场化原则与国际惯例的行业制度,并确定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指导方针与战略。据此,在过去十年里,监管机构从基金管理公司的建构、治理结构原则、产品开发与面世、信息披露、基金销售等方面,所做出的具体政策规定,应该说都是积极与科学的,确保了基金公司在充分展现活力与创造性的同时,又使其规范发展得以保障。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我们这个新兴加转轨并由政府主导的后起市场经济国家里,具体政府机构及其主要人员的战略认识、专业化素养、市场化意识,对于某一个由其负责监管的行业能否较快健康地发展起来,并起到应有的经济与社会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某一监管机构是否有能力根据国际市场的经验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对具体行业的发展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与有效的指导政策。尽管,基金监管仍有很多遗憾与不足,但相比较而言,过去十年中国基金监管政策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二是,基金管理公司良好的治理结构。尽管期间,特别是资本市场萎缩之时,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有过较大动荡,但总体来说,在各类金融机构里,至少从1998年开始,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随之而来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是最为合理而有效的。因为,从一开始,就本着一种市场化、开放与规范的政策原则,先是主要由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后是由商业银行发起成立基金公司,这确保了股东的资质。尤其是受股东专业性的决定,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大股东的不必要干预,而且有利于基金公司从专业股东那里获得了最初起步所需要的支持。
三是,基金公司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作为受托理财机构,专业人员素质及其创造性是最为关键的,而这又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过去十年的基金公司,在建立激发从业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值得所有金融机构学习。因为,从基金销售、产品研究开发、投资调研分析、投资管理流程、基金业绩的内外部评价、薪酬激励机制以及人员流动制度等,基金公司的这一套机制,都体现着一种开放、灵活和市场化的原则。即使不能说是最好的,但相对其它金融服务业,也都是走在前列的。由此,基金公司已经并将继续吸引着最为优秀的人才。
四是,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黄金增长期是基础。作为主要以资本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受托理财机构,基金公司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里,资本市场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伴随“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得以理顺,资本市场在此基础上,无论是从发行机制,还是交易机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成为这一市场的交易对象,投资价值不仅相比于历史有着质的提升,并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突出。也正是这一基础的支撑,基金公司乘风而上,抓住了历史机会,一跃而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服务业,这也成为其今后继续领先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基金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尽管从规模上看,在金融领域里仅次于银行业,但目前的规模尚不如一家国有控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无论是基金产品,还是销售渠道,离公众的需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所以,不管是政府监管机构,还是已有的基金公司,以及潜在的基金公司投资者,都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更加市场化并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以求基金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就今后发展看,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多年所一贯坚持并呼吁的,那就是根据基金管理公司属于受托理财机构的性质,结合当前基金从业人员流动及其它一些已经反映出来的现象,应当进一步树立并强化有关专业理财团队是基金业发展核心的意识,采取相应有效的体制与机制鼓励并保护专业理财团队的发展壮大。为此,已被发达市场上百年经验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制度,而且也符合产权经济学核心原理的是,应当尽快允许合伙制组织形式的基金公司面世,并根据情况,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已有基金公司的合伙制改造,这必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基金业更为健康更为迅速的发展,对公众提供更为高质量的理财服务,使中国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享受到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成长收益,改善民众的资产结构,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总之,值中国基金业规范发展的十周年之际,全社会尤其是整个金融领域,从政府到企业、市场自律组织以及公众,都应当好好总结基金业发展所折射出的经验。特别是处于分业监管状态的各类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金融企业,从中国基金业的开放、市场化与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中,反思各自的差距,并借此切实推动各种金融服务业的应有发展。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在中国普通人的生活视野里,基金公司与基金很快就会变成同银行与银行信贷一样重要一样离不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因为眼下已经很景气的基金业,在我看来,只能算作刚开始。
(作者为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