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19日中工国际(002051)首次实现全流通IPO以来,深圳中小板急遽扩容。而随着创业板的脚步逐渐临近,深圳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先驱作用将更加完善。
这种扩容一方面体现在显性方面,即增发和IPO;另一方面还有更为广泛的隐性内涵,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并购重组、资产注入;此外,未 来新一轮的大小非解禁热潮也将极大加快流通股队伍的壮大。
中小板上市数量“井喷”
今年以来,中小板上市数量呈现“井喷”状态。截至12月11日,已有194家公司在中小板挂牌上市,总市值达8836.8亿元。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2006年6月19日至今年12月12日,先后有146家公司在中小板上市,月均达8家,其中2007年以来新增94家,上市密集度非常高。尤其是今年8月,有多达21家公司集中上市。数据还显示,中小板上市时间也在逐渐缩短,当月“过会”当月就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数。
从此间的发行规模看,中小板平均IPO规模为3778万股,最小的为东方锆业1250万股,最大的为宁波银行45,000万股。而从融资角度说,此期间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共通过IPO募集资金534.37亿元,其中宁波银行以41.4亿元位居榜首,瑞泰科技以9045万元的融资额则排名最后。
从盈利水平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深市主板公司的差距不大,甚至在净利润增幅和市盈率上都低于后者。三季报显示,深市主板公司净利润总和同比增加89.3%,而中小板公司净利润总和同比增幅仅为41.4%。以12月12日的收盘价核算,中小板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为76,低于深市主板的77.8,但高于A股总的加权平均市盈率68。
专家预计,随着明年消费零售行业景气度的提升预期,消费类产品生产公司、旅游、餐饮、百货行业等或将成为中小板新上市公司的主力军,中小板的行业类型和权重也将更趋均衡。
主板隐性扩容凸显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自去年6月19日以来,深圳主板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IPO发生。但借壳上市、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频频出现,使得深圳主板的隐性扩容效应凸显。
与担心扩容对市场资金形成压力不同,隐性扩容,如资产注入、借壳上市却成为市场的利好题材。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未来业绩预期顷刻间发生质变,公司股价得以迅速提升,使得扩容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不知不觉地完成。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很多借壳事件正在研究中,再加上央企整体上市逐渐临近,很多上市公司的重组事宜正在规划中,明年深圳主板的隐性扩容效应将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据Wind的统计数据,今年全年,深市有463家公司的股改限售股上市流通,新增流通股数量总额约为155亿股;而明年全年预计还将有376家公司的股改限售股可以上市流通,新增流通股总数预计高达243亿股。可见,随着明年深市流通股的再一次大幅度扩容,市场将面临极大的抛售压力,而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将逐步得到修正。
创业板“门槛”3000万元
明年最受期待和关注的市场扩容将必然来自创业板的问世。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深圳首次披露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与制度设计,并就创业板具体筹备工作作出了部署。创业板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
门槛问题是创业板在技术上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既不能完全效仿境外类似市场的备案制,使得门槛缺失,不利于日后市场的健康度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又要为了扩大资本市场,相对现有市场制度降低门槛,因此此间拿捏非常重要。
据证监会研究人士最新透露,创业板明年上半年就有望推出,根据现行《证券法》,创业板公司的股本将不会少于3000万元。由此来看,创业板将坚持国内的核准制标准,不过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将采用怎样的信息披露制度仍然值得关注。
关于创业板的未来一直众说纷纭。有猜想将与香港创业板合并,也有猜想将与中小板合并。创业板与中小板的并行发展已成定局,而且据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国内创业板的门槛和尺度问题不好把握,但与香港创业板合并在技术上存在不少障碍,一方面是因为香港市场的交易时间与内地交易时间只有两个小时的交叉,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得创业板在选择交易货币种类上也面临不少问题。
专家指出,未来创业板的出现将进一步完善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使得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为原先很难证券化的资产提供了一条标准化通道。随着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可能成为未来创业板最青睐的对象,高风险、高溢价也将成为创业板最大的特点。(魏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