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央行将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达到13.5%,创下历史新纪录。仅仅一年时间,央行已是第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来自央行公布的数据称: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不到9月份增加额2835亿元的一半。
"禁令"求证
"洗手洗脚"是银行业对银行信贷部门目前工作状态的一种戏称。"洗手"指"金盆洗手、退隐山林"的意思;"洗脚"则是"洗脚上岸、上床睡觉"的含义。
这似乎是近期盛传管理层禁令各级银行放贷的一个佐证。
流言止于智者。
日前,中国银监会曾公开否认"冻结境内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业务",表示并没有要求商业银行在年底前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只是要求银行合理控制贷款的速度和规模。
据悉,管理层要求各商业银行控制四季度的信贷节奏和规模,以抑制过快的货币增速。根据央行公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数据,1-10月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多增7265亿元;而同期各项存款增加4.3万亿元,同比少增127亿元。新增贷款与存款的存贷比高达81%,超过了75%的监管线6个百分点。
比如,很多银行存贷比已经在政策红线附近徘徊:兴业银行中期报告人民币存贷比为72.31%,民生银行为72.2%,中信银行为73.69%。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公开表示,商业银行年内新增贷款总量应控制在15%,但由于前10个月已经用光了全年新增贷款额度最高限额的99.67%,仅剩余850亿元额度,所以实际上从四季度开始,各家银行纷纷被要求放慢贷款速度。一位银监会的官员也曾要求,"中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在华子公司已被要求确保年底时的贷款余额不超过今年10月31日时的水平"。这位官员将政府此举称为"旨在支持将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位的指导性做法"。
在实际操作中,"自进入四季度以来,各家银行对基层行的贷款指标进行收缩,出现了个别银行的基层行,在自己手中的贷款指标用完后,向本行的其他分、支行借贷款指标,以满足自己的放贷需要"。由此,管理层才暗下禁令,各个大小银行信贷部门才有了"洗手洗脚"的工作戏称。
"关于年底前停止放贷的规定,银监会并没有明确要求,此规定多针对于小型银行。只要控制好放贷的规模与节奏,不高于去年贷款增长13%均可。""银监会要求小银行保持合理的存贷比,所以部分小银行停止办理公司贷款。"
收缩模式
银行们目前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极力向公司客户们展示自己"无钱可贷"。
浦东发展银行,虽然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里向来以优质资产著称,根据其三季报显示,截止到9月末,该行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380.4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6.74%,各项存款余额为7099.70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9.02%,增速平稳,但面临年关,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一点一点收紧口袋。
浦发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现在银行发放贷款已经明显缩紧。这一方面是因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吸走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现在投资渠道多,理财、股票分流了部分储蓄存款,对银行的资金面也有影响。
兴业银行与浦发行相似,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收紧贷款。该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需求的下降,特别是房贷的大幅度减少,目前尚能发放贷款。但相比以往,贷款量已经少了很多,总体呈现紧缩的趋势。而广东发展银行,则"一步到位"地停掉了目前所有贷款。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张宗新教授说,目前,央行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却还是收不住信贷大规模增速的脚步。特别是9月和10月,贷款规模明显出现反弹趋势,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进而防止经济过热的势头出现,因此央行选择直接切断资金面,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一边是央行不断砸下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靴子;另一边是始终保持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的贷款增长势头,这样的局面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呢?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认为,因为在市场的调节下,公众对于紧缩的预期行为很快就会有所表现,货币供应量将开始增加,再加上外汇干预所导致的购进外汇储备上涨,而人民币投放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央行只有将小步的、短周期的调控措施保持下去,才能对信贷过热有所制约。
张宗新认为,美联储的连续减息,限制了我国的加息空间,从而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制约了利率的调控作用,因此现在只有依靠提高存款准备金这样的行政手段。
暗战贷款项目
尽管各级银行都暂停了贷款项目,但并没有放松对贷款项目的角逐。
"否则,银行囤积着的现钞,不会为银行下出任何的金蛋。"那位银行人士称。他说,北京银行11月22日在京推出的"小巨人"中小企业特色金融产品,并与4家企业签订了总额为4700多万元的贷款合同,这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北京银行就想一网打尽中小企业的各项贷款业务。"该人士说,"不管现在能不能发放贷款,但市场竞争是有准备的。否则,这些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捏着大把现钞,仅仅享受央行准备金那点利率,肯定十分不愿意的。"
同时,建行、工行等上市银行,各自都在暗自布局自己的贷款项目,只等职能部门"一声放行令响,大型项目将会成为明年初各大银行肉搏的主要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