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两市个股普跌格局延续 沪指开盘再失5300点 人民币突破7.42关口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内容公布 总天数增加1天 五一假日减为1天 -嫦娥一号测控开展国际合作 欧阳自远:建立月球城市不是梦 专题 -内蒙古新发现200亿吨特大煤田 2010年每年进口约1000万吨天然气 -施罗德为中国制造鸣不平:产品差怎有顺差 中国不再单纯鼓励出口 -六部门将深入乡村暗访农民负担 浙江环境群体性事件暴发地回访 -贵州纳雍矿难已造成29人遇难 华为辞职内幕:辞职欢喜 没辞羡慕 -央企上市公司严守3"禁令" 鼓励同类上市公司整合 监管十大重点 -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均工资1853元 印度工资涨幅超中国 -央行预测全年CPI将达4.5%
台资保险发力拓展大陆保险市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光人寿、国泰人寿获准在大陆成立保险公司台资保险发力拓展大陆保险市场

在美亚保险、三井住友等外资保险连番发力国内财险市场之后,一向低调的台资保险公司近日也动作频仍。昨日,台湾国泰人寿正式获得了保监会批准,将与台湾国泰世纪产物保险组建财产保险公司;新光人寿也正式敲定将携手海南航空组建寿险公司———台资保险公司开始竞相发力大陆保险市场。

国泰金控在上海设立财险公司

一位接近国泰人寿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台湾国泰人寿与台湾国泰世纪产物保险计划合资在上海设立一家财产险公司,双方分别出资2亿元人民币,各自持股50%,公司总的注册资本金规模为4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经营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据了解,台湾国泰世纪产物保险和台湾国泰人寿同属于台湾国泰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为国泰金控的全资子公司。如果国泰金控的这一计划获得台湾投资审议委员会的审议通过,这不仅将是国泰金控在大陆的第一家财产险公司,也将是国内财险市场上的第一家台资保险公司。国泰金控是台湾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从保费规模上看,国泰人寿也是台湾最大的寿险公司。此前,台湾国泰人寿在2005年就与东方航空合资组建了国泰人寿,目前,国泰人寿已经在上海、江苏、福建等地运营,约有15家分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筹建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泰就开始忙于在上海寻找合适的办公地址。”知情人士表示,尽管台湾国寿组建的财险公司,与大陆国泰人寿的合资企业性质有所不同,事实上属于独资公司,但这并不会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台湾国泰人寿与世纪产物组建的财险公司无疑将对国泰金控的人寿保险业务形成有利补充,并与国泰世华银行相互呼应,实现银行、产险、寿险的协同合作,进军大陆市场。此前,台湾国寿与东方航空的成功合作,对今后国泰金控财产险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泰金控也将会把台湾产险、寿险方面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大陆保险市场中来。

新光人寿出资4亿进军寿险市场

  除了国泰人寿外,在台湾地区排名第二的新光人寿也正式获得了保监会的批文,采取与国泰人寿类似的模式,与海南航空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中国保险公司,成为第二家台资寿险公司。初步消息显示,新光人寿与海航合资成立的保险公司总部将设在北京,新光人寿、海南航空各出资4亿元人民币,分别持股50%。对此,保监会公布的批文显示,新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50%。

  公开资料显示,新光人寿为新光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台新金融控股与新光金融控股两个金融控股公司均属新光集团。新光金融控股公司下属的子公司除了新光人寿保险公司之外还有新光综合证券公司等。而新光人寿则是目前台湾地区仅次于国泰人寿的第二大寿险公司,在台湾地区的市场份额约为11.6%。

  相关人士透露,新光人寿将在北京设立第一个据点,此后,如果进展顺利,还计划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将分支机构拓展至厦门。分析人士表示,新光人寿成立之后,合资方海南航空的员工及其客户都将可能成为新光人寿与海南航空合资公司的客户,未来包括乘客意外上海保险,以及与飞机、机场及其相关设备密切相关的险种都有望成为合资公司的业务领域。

 

来源: 证券时报

图片新闻:
中国计划于2009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正进行深空探测方案研究
国家大剧院公开招聘121岗位 12名高管要求国家机关工作经历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