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从5月15日起,上调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年初以来的第四次上调,其频率之快,远远超过专家此前的预期。尽管如此,市场对未来加息的预期依然强烈。
再度上调的空间狭小
今年年初,渣打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曾预计,央行今年将每个季度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本月中旬,他的研究报告修正了该预测,认为今年将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年底,存款准备金率将升至12%。
然而,央行出招的频率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今年以来,央行已经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几乎是平均每个月1次。目前,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1%,个别银行已经达到11.5%。
央行昨日表示,本次上调是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存款准备金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在央行的存款。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调节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
11%的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每吸收到100元存款,必须先在央行存放11元,余下的部分才能用于贷款等用途。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运行状况数字,存款准备金率本次上调0.5个百分点将回收1700亿到1800亿元资金。
由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处于高位,获得了大量外汇收入,央行为购买这些外汇不得不被动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使得金融体系流动性严重过剩。本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矛盾。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当前11%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很高,未来央行再运用这个政策工具操作的空间已经十分狭小。
渣打银行的王志浩认为,近期央行调控流动性的手段出现微妙的变化,逐步侧重于发行更长期限的央行票据,或者与商业银行进行外汇掉期交易,而不是单纯依赖存款准备金率。
加息仍是宏调首选项
在央行近期公开的表述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并行不悖,使用前者并不意味着放弃后者。春节前夕,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公开撰文强调,利率工具对调控流动性没有直接作用。其后,央行发布声明澄清,该文并不否定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一个月后,央行宣布加息。
下一次加息仍有伏笔。上星期,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公开表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虽然能够对冲流动性,但是使用利率等价格性工具也是央行必须要考虑的。
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起到了抑制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多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显示,尽管去年央行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银行来自存贷款利差的净利息收入依然高速增长,全年增幅在30%左右。由于流动性严重过剩,银行拥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足以抵补不断提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一季度的数据显示,经济正在高位运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低利率的大背景下,银行体系流动性将持续泛滥,导致国内投资持续升温,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因此他认为,加息应该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首选,预计年内可能加息两到三次。晨报记者 李若愚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对股市影响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公布后股市表现(沪指)
开盘 收盘 涨跌幅(%)
15 07年04月29日 10.5% 11.0% 0.5% - - -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 3287.68 3323.59 +0.13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2999 3040 +1.40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2668 2641 -2.74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853 1886 +1.07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1648 1665 +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