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是2007年国内资本市场的一大主题。今年“两会”上,多位委员、代表建言献策,监管部门积极调研,债券市场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明晰起来:
未来企业债将分为项目债和公司债两块,由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分别监管;包括非上市公司在内的一般公司债都将由证监会管理,真正实行“核准制”;凡是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均可自愿申请发债,债券发行利率、期限、担保、品种设计等均由发债主体自主选择……
相比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应成为企业融资主要方式。因受制于现行制度,我国企业债市场的发展已经非常滞后。申银万国债券分析师屈庆向本报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06年末,我国企业债存量规模为2831亿,占整个GDP的比例仅仅为1.4%,且真正的企业债规模占比还达不到债券市场的10%。而美国的公司债是其GDP的1倍多。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6年贷款融资占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的比重依然高达82%,间接融资比重远高于直接融资。另有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包括
股票、企业债券在内,一直在10%左右,而美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达70%。同时,在成熟市场国家,债券融资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融资规模。2005年,美国债券发行的规模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而去年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仅相当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44%。
“当前市场环境下,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市场流动性较强,低利率环境正有利于企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屈庆说,我国2005年开始发行的短期融资券,2006年末存量就已经达到2667亿。但相比而言,公司债的规模大,时间长,作为信用产品,其快速发展不仅要靠政策面的支持,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因此预计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亟须政策“松绑”
发行额度和发行利率的严格限制、多头管理的混乱和行政式审批程序的繁琐,是制约企业债发展的几大桎梏。
根据现行规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不能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的140%,这样就限制了企业债券按照市场化方式定价,从而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参与。
从审批程序上看,当前国内企业发债,发行人必须先向地方级发改委提交发债申请,然后由地方将发债方案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对发债方案审核批准后,债券承销商需再次将发债额度的方案报给国家发改委。同时,企业债的取得额度与监管发行由发改委负责,企业债利率由人民银行负责管理,上市审批又由证监会和
证券交易所负责,这使得企业债审批程序繁琐且漫长。走完以上程序,一家企业发债的时间通常在1年以上。
“虽然从2005年起,有关部门已经简化了企业债审核程序,将‘审批制’统一为‘核准制’。但也是空有‘核准’之名,依然行的是‘审批’之实,无论是额度还是项目,都还是要经过发改委审批。公司债的发行亦是如此。”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实现‘发行程序市场化’和‘发行利率市场化’,是大力发展企业债的两个关键点。”一位债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具体操作起来,就是要放开发债额度限制,让有发债需求和发债能力的公司经报备、核准之后就能顺利发债,而债券发行利率则由企业债承销团向市场询价,根据询价结果来定,债券期限、担保、品种设计等也均应由发债主体自主选择。
债券信用评级不应成为“摆设”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的增加,以及无银行担保的债券品种的日益丰富,评级机构也将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但是现在国内债券评级结果很难体现出评级差别,信用评级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一是市场包括监管部门、投资者、发行主体等,对信用评级的认识都还不到位。二是信用评级过程中存在利益关系问题,评级公司为迎合发行人而评出虚高级别的情况难以杜绝,加之评级机构的资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评级信用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去年8月“福禧短期融资券”事件东窗事发,作为其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该短券信用评级直接由原来评定的A-1调为C级。几乎同时,上海电气也出现了问题,而其信用评级机构——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也马上实施跟踪评级,最终确定是否维持或取消评级。另据万得资讯统计,2007年已经发行的31只企业短期融资券全部获得了短期信用评级重的最高评级。长期信用评级则从A到AAA+不等。
对于目前债权评级仅是“摆设”的说法,招商证券债权分析师何欣表达了不同看法。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之前我国所发行的企业债基本是政府信用,发行人自身把关紧,又有银行担保,所以多数企业债都得到最高级别也无可厚非。今后企业债的发行由审批制真正转变到核准制,评级公司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今年发改委允许发行无担保债券,在主体级别认定上我们的责任就变大了。”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李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后监管部门和市场对他们的要求肯定会更高。而且,当前评级机构给出的是利率没有市场化情况下的级别,不像国外完全是信用定价,一个级别就可以直接对应一个发行利率。
“所以我们实际能发挥多大作用,一是取决于利率市场化管制的放松程度;二是市场投资者和发行主体对于发行评级作用的认同程度。”李璐表示。
评级机构需要竞争机制
今年3月12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组织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对国内五家信用评级公司在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评级服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有31家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和108家机构提交了有效评价。
在3月19日公布的评价结果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9042分位获得第一名;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获得8969分,排行第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8175分排名第三,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得分分别为7998和7512。
据了解,当前市场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评价每年至少一次,而人民银行目前的态度是分季度为评级机构打分。李璐告诉本报记者,当前这种打分的实质性作用还仅仅是排一个位次,并没有对评级机构形成实实在在的压力。
“理想的打分效果应该是把不同评级机构的地位、作用、评级质量真正反映出来。目前打分起不到这样一种效果。”李璐说。
未来市场化条件下,评级机构将担当重任,因此需要建立起严格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针对不同的评级资质和信用,设置一套完整明确的定价体系,同时对于有违信用者应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只有违约成本足够高,才能够阻止一些人铤而走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