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昨日发表文章表示,就港元而言,自2005年5月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三项优化措施以来,港元兑外币并无录得任何净流出。
任志刚指出,近期很多市场人士都在谈论资金外流,但是市场对“资金外流”一词的真正含义及其在香港货币制度之下的意义存在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大家谈到资金外流时都是指外币买卖,就香港而言,就是指资金由港元转作外币,但“资金外流”也可用来描述任何一种货币的资金离开了香港,账面上转到境外其它地方,因此必须明白资金流出或流入都要有源头和目的地。
如果是港元转作外币的一种资金外流,其交易其实只涉及港元资金的所有权转换。在自由市场运作下,若港元沽盘较买盘强,其汇率当然会转弱,但当中只涉及港元资金易手,它们并无离开过香港。若港元沽盘远较买盘强的话,那么市场汇率有可能回落至触发金管局进入外汇市场、依据香港货币发行局制度进行汇市操作的水平。汇市操作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兑换范围内酌情沽美元买港元,另一是在弱方兑换保证汇率7.85的水平无酌情权的情况下沽美元买港元。只有在这些情况出现时,才算得上有港元资金流出。
当有资金流出时,银行体系的总结余会减少,银行同业拆息亦上升,从而令港元的利息收入增加,使港元更具吸引力,最终有助遏止资金外流。资金外流数量可依据金管局在汇市操作的交易额来衡量,而鉴于香港货币体系本身的结构,外流数量应该不会大。
任志刚同时指出,人们在谈论资金外流时,其实可能是针对投资者撤出股市的意愿,而这种定义的“资金外流”可从股票价值的下跌反映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