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2007年股市:大盘蓝筹股已成为市场“宠儿”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6年中国股市关键数据

上证综指以1163.878点开盘,年末报收2675.474点,创历史新高,涨幅达到130.43%

沪深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翻番,首度突破8万亿,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

沪深股市共发行70只新股,IPO(首次发行筹资)规模达1642.56亿元,首破千亿大关

中国工商银行开A+H同步发行的先河,筹资约220亿美元,创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全年共发行88只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近4000亿元

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在一天之内发行规模超过419亿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基金

①盘点2006——

中国股市“丰收”年

牛市往往在人们的犹豫和怀疑中不断演进。

刚刚进入2006年时,尽管投资者大多看好当年的市场行情,认为虽然2005年年中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已经探明了底部,然而市场的谨慎心态在当时还是显而易见。现在打开去年此时各大机构对2006年市场的分析报告,可以发现多数观点认为将在1000—1400点的范围内振荡,即使是最乐观的看法,也只是认为上证指数最高会到1700点左右。

与市场真实的运行轨迹相比,这些预测无疑太保守了。2006年沪深股市以最低点开场,以几乎最高点谢幕,上证综指上涨130.43%,深圳成指上涨132.12%,并且双双刷新了历史高点。

2006年是中国股市的“丰收”年,不仅表现在指数上,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股市的融资功能得以恢复。新股发行在停滞一年多之后,2006年6月重新开闸,市场并未出现此前有人担心的“失血症”。2006年沪深两市共有70只新股发行,融资总额达1642.56亿元。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6年年底,已有93%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毕或者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其股票市值已占总市值的96%。

股市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伴随市场环境的好转,证券业扭转了多年亏损局面,券商历史风险问题压缩了95%;上市公司清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市场的创新品种更加丰富,权证、分离式可转换债券成功发行,宝钢、武钢等权证平稳退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准备已逐渐充分。

②大盘蓝筹股——

成为市场“宠儿”

2006年,有两个时间点让人记忆深刻。7月5日,中国银行登陆A股市场;10月27日,工商银行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作为总股本达数千亿的超级大盘股,这两只银行股让中国股市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质的飞跃。更值得回味的是,两只银行股上市后,市场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

中国银行上市当天,指数在摸高后一路下滑,上证综指在随后一段时间出现200多点的调整。很多人担心,工商银行上市后,历史会再度重演。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工商银行的上市却成为大盘蓝筹股集体发力的导火索。进入11月,中国石化、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等一批在上半年表现沉寂的大盘股,纷纷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

从中国银行到工商银行,市场的两种反应,反映出投资者的偏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对大盘股的偏爱在年底达到了顶峰。工商银行12月25日突然涨停,并在6个交易日内涨幅超过40%,中国银行更是连拉三个涨停。在这种市场氛围下,A股市场首只保险股中国人寿年底发行受到“热捧”,冻结申购资金约8325亿元,创下国内证券市场IPO冻结资金的新纪录。国寿的发行市盈率超过90倍,同样创出A股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新高。

市场人士分析,大盘股成为市场“宠儿”并非偶然。大盘股的流动性强,对于规模较大的资金而言,尤其是基金和保险公司以几百亿的规模进入市场,往往会选择大盘股。同时,大盘股本身也有基本面的支持,像石油、银行、电信、保险这类股的业绩表现都非常好,而且有些行业还可以从政策上获得支持。

与大盘股的突出表现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是基金业在2006年的飞跃式发展。大盘股上涨,为基金带来丰厚收益,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基金;基金规模的扩大,又为大盘股上涨提供了新的动力。

③展望2007——

乐观中保持谨慎

随着指数在2006年底加速上涨,市场热情也在不断升温。诸如“蓝筹时代”、“黄金十年”等说法成了投资者口头的热门词汇。然而,进入2007年后,股指的大幅振荡,给市场的乐观情绪来了一帖“清凉剂”。

1月4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开盘后大盘指数大幅上涨,上证综指轻松攻克2700点和2800点两个整数关。然而,在下午收盘前半小时却风云突变,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大幅跳水,10分钟之内将指数拉下100多点。1月5日,两只银行股更是双双封在跌停板上。

目前的市况是理性繁荣还是过度投机,市场对此已经产生了较大分歧。

分歧首先表现在银行股上。

认同银行股表现的观点认为,银行股的上涨有其基本面因素的支持。反对者则认为,银行股目前的市价已远不是“物有所值”。以工行为例,根据工行2006年度的盈利预测,其每股收益约为0.13元。对照2007年1月5日的收盘价,工行的市盈率超过46倍,市净率超过4.4倍,两项指标均大大高于全球银行业股票的平均水平。而且,目前工行和中行可流通的股份只是其发行股份的一部分,一年后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股票解除锁定后,到时能否支撑住现在的价位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2007年整个股市的表现,同样存在不同看法。有机构认为,尽管目前指数已处于高位,但如果扣除大盘股对指数的带动因素,实际点位并不高。目前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处于上升趋势,大多数股票并未被非理性炒作,具备投资价值。

持不同看法者则表示,目前指标股的市盈率水平已达21.8倍,说明市场对业绩增长已经作了充分反应,一些在2006年被市场热情所掩盖的因素,如非流通股的逐步上市,将会对市场形成压力。因此,指望2007年股市延续去年的辉煌并不现实。

④消除薄弱环节——

夯实股市发展基础

尽管投资者的热情不断高涨,市场管理者却依然保持冷静。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6年年底召开的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上就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转折性变化,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但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短,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专家认为,与股指的涨跌起落相比,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更为关键。

进入2007年,越来越多的非流通股将上市流通。上市公司大股东将作为新的投资群体进入二级市场,其利益将更多地与股价紧紧拴在一起,由此可能引发他们的违规动机;对于一些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则意味着管理层收入的增加,在客观上会促使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影响股价;全流通后,公司并购将日益活跃,并购可能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也会为内幕交易提供土壤。这些无疑给市场监管提出了挑战。

虽然2006年股市融资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企业融资过度依赖于银行间接融资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专家认为,要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必须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当下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股指期货,是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关键一步。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中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可以增加现货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对股市现货市场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有促进作用。

正如许多市场人士所言,只有影响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得以消除,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个持续健康的股市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作者:许志峰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