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文化的内核

2013年02月16日14:1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哲学 文化的内核 文化 陈锋 文化部

哲学锻炼思维能力,优化思维模式。

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恩格斯语),是思维的体操。

哲学能够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哲学思维是理论思维。“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而“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锻炼和发展,而围绕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路径。”(恩格斯语)哲学思维是基于历史情境却又最抽象、涵盖性最广,因而其思维力量也最深刻。

哲学能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哲学以自己的范畴体系说明宇宙和整体的人的一般结构、特性、形式、规律,以及人对世界的关系中普遍的东西。因此,它也能最清楚地确定专家的局部工作在现实及其认识总图景中的意义和作用。哲学又是从整体中确定科学和个人的生活给个人提供的局部资料的手段。”(阿列克谢耶夫语)利用哲学的方法,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可以做到在总体上把握各个局部、各个具体的情况,达到一种对于全局的总体认识。

哲学能够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因为没有什么比心灵的飞升更具有创造性的了”(马可•奥勒留语)。黑格尔曾经把哲学比喻为“厮杀的战场”,哲学总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自己。哲学的否定与批判精神映射出心灵创新的光辉。

哲学能够培养思维的动态性。哲学是“培育适合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动态性质的高级的思维素养”(阿列克谢耶夫语)。作为讲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辩证法,最能体现这一功能。“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语)

哲学塑造时代精神,引领社会文明。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8世纪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从感觉论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的天赋道德观和禁欲的虚伪说教,为《人权宣言》奠定了思想基础,助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烈焰;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哲学上论证变革德国封建社会传统秩序的必要性;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中国指导进行了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

哲学做为最深刻的理性文化形态,为人们提供理论的原理,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和指南。英国文化学家怀特海曾经意味深长地说:“伟大的征服者从亚历山大到凯撒,从凯撒到拿破仑,对后世的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从泰利斯到现代一系列的思想家则能够移风易俗、改革思想原则。前者比起后者的影响来,又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思想家个别地说来是没有力量的,但最后却是世界的主宰。”(陈锋 中国文化部)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