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文化的内核

2013年02月16日14:1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哲学 文化的内核 文化 陈锋 文化部

哲学是观念之学,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哲学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最终给人们提供根本观念。唯心主义的“理念”,唯物主义的“物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主义的“存在”,科学主义的“科学”,人本主义的“人”,等等,哲学围绕这些最高范畴形成理论化形态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为人们提供世界图景、思维框架、价值坐标、人生理想。

哲学是文化的内核,决定文化气质。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从形式上看,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马克思语);从内容看,哲学可以大致分为相互贯通的自然哲学、道德哲学、价值哲学三个单元。自然哲学观照的是人与自然亦即外在世界的关系,道德哲学关注的是社会关系的伦理问题,价值哲学解决对客观评价和主观选择问题。所以,哲学是文化的萃取结晶,故而成为文化模式的内核,确定不同文化模式的品格和气质。

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主题是对自然(包括人本身在内)之谜做终极叩问,以自然为关注中心,不断探究自然的本源、自然知识的确定性、自然语言的准确性,始终保持求真的传统。从古代、近代走向现代,直至萌生后现代,始终保持旺盛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国传统哲学关注的重点是社会的组织性、稳定性,核心就是人的德性或道德。因此,中国文化崇尚过去和承继,老成而粗朴,“他们完善了伦理学,伦理学是首要的科学。”(伏尔泰:《风俗论》)

哲学树立社会理想,赋予人生价值。

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对世界的整体把握,理性地构建一个未来世界图景。在中国,古代人的理想是“大同”世界。在西方,社会理想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圣西门的“新和谐公社”。马克思主义建立新唯物主义哲学,通过社会发展规律的推演,科学地确立了人类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哲学在理想与现实构成坐标中,赋予个人和社会意义。只有献身于理想的人生才会有意义。通过哲学思考,人生总是定格在最高理念上。柏拉图的人生是“理念”的意义,笛卡尔的人生是“沉思”的意义,康德人生是“道德”的意义;尼采的人生“意志”的意义;海德格尔的人生是“存在”的意义;维特根斯坦的人生是“语言”的意义。“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是马克思主义者崇高的人生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是劳动实践,为劳动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因此,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他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