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监察局 陈锋:试论科学发展观的文化理念底蕴
——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一点理论体会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内涵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正确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具有三个方面文化理念底蕴。
民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民本”思想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出现,成为古代贤明统治者共同的政治主张。它深刻揭示了阶级社会的执政规律,所谓“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但是,这种“民本”思想仅仅是统治策略,始终把执政者作为社会主体,民众却是社会客体。西方近代人本主义,标榜对每一个现存的个体负责,充分关注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幸福,既以人性反对中世纪的神性,也反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是一种个人主义价值观。
与上述两者本质不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其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人本主义,反对以人的生物性为本质、以个体为本位,主张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群众才是社会历史主体。
因此,科学发展观建立在“三个有利于”基础上,要求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胡锦涛强调说,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宗旨,亦即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主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未来社会奠定现实基础,这未来社会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
早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经济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的根本。进而,社会要全面发展,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为此实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保持稳定、加快发展,正确处理速度、结构和效益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应世界潮流,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