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稳”字当头,政策灵活性进一步提高
2012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应进一步强调“稳健”,兼顾“稳增长”和“稳物价”,政策基调为“谨慎观察、灵活应对”,政策取向应做到“总量上中性偏紧,结构上定向宽松”。从具体措施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历史高位,随着物价涨势趋稳,加息的必要性在降低,考虑到货币政策效应往往滞后出现,很容易产生政策超调,为避免与前期紧缩效应产生叠加,“两率”均不宜进一步紧缩。如果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发生变化,通胀风险下降、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则要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及时下调“两率”。此外,要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为突破口,通过“积极引导、疏堵结合”推动表外融资和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从社会融资总量角度对“流动性闸门”加以控制。
2、加强对流动性闸门的控制,保持货币信贷与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虽然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放缓,但过高的货币存量水平仍成为潜在的通胀隐患。为此,2012年的货币供应需要保持稳中适度偏紧,避免货币供应量在已有的高水平上继续过快增长,过度累积。现实中,高货币存量导致居民通胀预期强烈,“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问题”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稳中偏紧的货币供应也有助于缓解高涨的通胀预期。2011年全年M2增速大约在14%左右。综合考虑2012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较高的通胀预期可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预计2012年M2增长15%左右。
近两年我国金融创新明显加快,在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受到控制的同时,包括表外融资等直接融资规模快速膨胀,“社会融资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对社会流动性闸门的控制需要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加以把握。201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加强对银行理财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清理和规范,表外信贷受到压缩,社会融资总量增势也有所减弱。预计2011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量约13万亿元。目前,由于银行信贷投放仍受到控制,同时表外融资被限制、民间借贷资金链开始断裂,社会整体流动性已经较为紧张,未来流动性调控不宜再进一步收紧,以防止金融风险集中暴露,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预计2012年社会融资总量将增长14万亿元左右。
3、信贷政策坚持“有扶有控”,落实定向宽松
在保持信贷总量控制的同时,要从“调结构”和“促转型”的要求出发,实行差别化对待,贯彻落实“有扶有控”,对政府在建项目、重点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小微型企业、“三农”、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助学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扩大信贷支持,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放贷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4、利用“双向预期、双向浮动”的时间窗,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
2011年9月底以来,海外和国内市场出现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预期,12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多个交易日触及“跌停”。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欧债危机加剧导致国际金融动荡的短期结果,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将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长期支持。因此,应该把当前出现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向预期、双向浮动”看作是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机遇,适当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