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该不该出手救助欧洲?

2011年09月21日10: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政策 欧美债务危机 欧美 债务危机

当前,欧债危机成为全球的风暴中心,而中国等金砖国家可能出手相救也成为全球的舆论中心。对大部分国人和学者来讲,对购买意大利等国家的债券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到底中国该不该救助欧洲呢,救不救欧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战略命题,欧元的存留将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未来走向,救助欧洲背后有着中国的大国逻辑。

购买欧债既不是中国康天下之慨,亦或是出于国际责任和国际道义,更不是仅仅从商业价值的抄底心态考虑,欧债危机以及解救的背后依然是大国的博弈,帮助欧洲就是帮中国自己,是为中国从全球金融失衡中支付的期权成本。那么参与救助欧洲的积极意义到底何在?

1、欧债危机的恶化蔓延正体现出全球治理机制的缺失

全球需求严重低迷,各国都有“各自为战”的冲动,一些国家开始纷纷收紧国内市场,祭起投资保护和贸易保护的大旗,甚至为了争夺有限的世界市场资源而制造人为的汇率恐慌。全球性危机需要全球性应对,各国经济已经不是简单的相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解决全球性失衡带来的危机。

现在的中国已经深深镶嵌在全球经济之中,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技术进口市场,从中欧的双边贸易和金融的高度关联看,在这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年代,一旦欧洲债务崩溃,那么巨大的冲击波对全球和中国都是回避不了的灾难。

2、救助欧洲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摆脱“美元和美债陷阱”

深层次意义上,救助欧洲有助于摆脱“美元和美债陷阱”,缓解失衡。事实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国依然延续其金融货币霸权所赋予的“结构性权力”,而美元本位制也演变为“债务本位制”。作为全球货币锚的美元超发直接导致债权人资产大幅缩水,债权人权益被严重“稀释”而陷入财富管理困境之中。欧美主权债务的恶化加剧了资本外流。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估计,2010年流入新兴经济体的私人资本为9080亿美元,比2009年高出50%;预期2011年和2012年将进一步增至9600亿美元和10090亿美元,新兴经济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资本流入的压力和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出现了“发达国家得病,新兴经济体吃药”的悖论。

一直以来,中美之间的失衡都是两国经济外交的焦点核心。中美两国的失衡并非是表面上的经常项目下的贸易失衡,而是债权国与债务国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欧债危机其实对中国损害最大。欧洲大乱,美债成为乱世中的“避风港”,中国被动增持美债,将让中国在美元和美债陷阱中越陷越深。美国财政部最新报告显示,7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735万亿美元,比6月份多增持了80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已连续14个月超过万亿美元,当前美债已经占到中国外债余额的78.27%,比2010年末上升7.86个百分点。

购买美债越多,失衡就越严重,中国就越可能被美债捆住手脚。眼下,“欧洲一边频频救火,评级机构一边扇风点火”,欧债危机正处于最危险时刻,全球资金流入美债市场,包括美国国债、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历史最低水平,继续维持全球最廉价的债务融资成本,这将使中国等新兴市场更加趋向于投资美债资产,美国国债甚至得到超额认购(这似乎比推出QE3效果更佳)。

IMF预计,2015年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可能继续攀升至12.6万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将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为现在份额的2.5倍。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外储资产将面临真实购买力损失,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家金融安全都被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由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全球利率的定价基础和金融资产的风向标,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无奈地加入了参与美国人为压低利率的金融干预之中,进而使得各国在痛苦的失衡中越陷越深。

3、可采取联合救助和对等救助的方式降低施救风险

不是救不救的问题,而是采取什么方式救的问题。以各国外储资产规模和金融救助能力来衡量,除中国3.2万亿美元外储外,俄罗斯、巴西、印度以及南非,分别为5339、3461、3191、500亿美元,尽管总规模达到4.4万亿美元,但可以动用的储备资产却并不大,而仅意大利一国的债务就高达1.9万亿欧元之巨,因此,金砖国家的救助一定要与其他发达国家,包括IMF等在内的国际金融组织联合救助。

欧债危机真正的问题在于偿债能力的风险,很多国家的债务增长以及债务负担的增长远远快于经济的增长,没有经济增长,债务前景恶化就不可避免。欧洲需要的不仅仅是债务重建,更是经济重建。在这种情况下,欧洲需要的是来自于新兴经济体的实体经济的投资,欧洲有技术、有设计、有管理技,这些都可以与日益成长的新兴市场连结起来,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也能为欧洲致力于内部深层次的结构改革提供缓冲的时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可以考虑债权附带股权的投资方式参与救助。(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