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第二波:欧洲银行业危机浮出水面

2011年08月22日13: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欧洲银行业 危机 欧洲银行 欧洲 银行 张茉楠

欧洲银行主权债务的高度集中,与重债危机国家的风险关联严重恶化了欧洲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近期,欧洲银行业危机开始浮出水面,银行体系流动性枯竭和融资困境不仅破坏了金融部门救助欧债危机的能力,也可能导致私人债权人参与救助计划流产。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业恶化之间形成的连锁反应让新一轮金融海啸的脚步正在迫近。

金融危机以来,欧洲银行业因持有大量华尔街有毒资产遭受巨额损失。IMF数据显示,2009-2010年欧元区金融业将资产减记7500亿美元,英国银行业减记2000亿美元,总计9500亿美元,这远远超过了美国的5500亿美元,银行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至今未“恢复元气”。而现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政府债务与金融部门之间形成负面反馈循环的风险增加。

多年来,欧洲核心国与边缘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极强的债务链关系,由于西欧等国主要是其他国家主权债务的债权国,欧债危机直接暴露了西欧各国银行输出资本的风险。欧洲银行业持有的欧洲主权债务风险敞口极大,前期的“区域规模效应”正演变为“系统性风险效应”。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底,欧洲银行业持有1363亿欧元的希腊总债务,其中60%以上由法德两国银行持有。根据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德法两国银行业在希腊国债的暴露头寸分别达到了银行一级核心资本的12%和6%。除此之外,法、德银行业还分别持有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债务资产总量为5898亿美元和4988亿美元。

令市场担忧的是,风险还不止于此。欧洲银行业还通过发放商业贷款以及银行间拆借市场等方式加大了银行业相互之间的风险传递。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国家银行向债务危机重灾区国家的机构和个人发放了大量住宅抵押贷款、小企业贷款、公司债以及商业房地产贷款。截至2010年底,法国最大的四家银行向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的机构和个人发放了总计近3000亿欧元的贷款和其他债务,德资银行共向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借款人发放了1740亿欧元商业和零售贷款。近期,复苏乏力的欧洲债务国家已经越来越难以振兴经济并承担债务,而不但收紧的商业信贷也让这些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再加上德法等核心国家经济突然失速,欧洲经济二次衰退风险加大。

近期,整个欧洲金融货币市场骤然恶化,经济衰退和债务升级的恐慌情绪已推高欧洲银行间拆借利率,并导致银行间互不信任情绪增强,市场担心银行系统性风险即将爆发,3个月欧元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与隔夜指数互换利率之差已经升至2009年5月以来的高点。欧洲银行体系的债务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出现货币断流和流动性枯竭主要是以下原因:一是欧元区银行业CDS溢价持续上涨。自2010年5月“欧元救助机制”建立以来,欧元区银行业的整体风险程度并未因此改善,相反银行业的CDS溢价开始持续上涨,并大大高于美国与英国银行业水平。CDS溢价的上升意味着欧元区银行业整体违约风险上升,导致银行体系债务融资的成本上升。

二是金融市场动荡、股票等资产价格暴跌导致欧元区银行体系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成本上升,是原本通过金融市场筹集必要资金以弥补资本金缺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三是美国货币基金开始撤资。尽管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直接持有欧债国家主权债券的份额并不大,但持有欧洲商业银行债券的风险敞口高达1万亿美元。美国主要货币市场基金购买的外国银行债务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例升至11.5%,远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7.9%。但近期,美国债务危机导致金融市场风声鹤唳,美国货币基金开始撤出欧洲风险市场回流美国,这也是近期美国国债收益跌破2%历史新低的原因。

四是欧洲银行业正与主权债市场争夺融资资源。数据显示,2011年欧洲银行业将有5400亿欧元债务到期,而另一方面,今明两年是欧元区国家债务到期高峰期。希腊2011、2012年将有276、337亿欧元债务到期,葡萄牙有148和184亿欧元到期,西班牙有879和1093亿欧元到期,意大利有1876和2447亿欧元到期。在债券市融资已经饱和的情况下,银行业与主权债务之间形成了极大的融资竞争。

银行体系流动性枯竭和融资困境破坏了金融部门救助欧债危机的能力。近日,随着芬兰政府与希腊政府就为第二轮金援提供担保达成协议,奥地利、荷兰与斯洛伐克等多个欧元区国家先后要求希腊为新救助贷款提供抵押,各国政府救助希腊的成本和门槛越来越高,而如果银行业融资受困,银行业现在的流动性枯竭很可能导致金融部门债权人参与救助希腊计划的流产。从现在的情况看,既不可能像金融危机之初,政府有能力把银行的坏账和不良资产接过来;也不可能像债务危机之初,银行业大规模为主权债进行融资,到底是主权债务危机拖累银行,还是银行业危机继续拖累主权债务?但可以肯定的是,相互传导的风险不可避免,比可能进一步向全球金融体系蔓延,这种情况并不比2008年的情况要好。(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