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2011:中国宏观经济大势与挑战

2011年01月18日15: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 中国经济 张茉楠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如果说2009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为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可能就是最为关键的一年,而今年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走上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新的发展。

一、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和变化

2010年,世界经济进入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三个年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一些突出的特点和变化。

第一, 中国正在向世界输出总需求

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很不平凡,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8.5左右。2010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在季度经济规模上超过了日本,2010全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37万亿元,有望超过40多年保持全球“老二”的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

2010年发达国家还很艰难,美国经济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日本深陷通缩怪圈,在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扮演着向全球输出总需求的重要角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2009年,世界总需求下降了0.6%,中国实现内需增长13%,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6个百分点。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0%,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今年将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据估算,中国经济现在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经济分别增长0.34和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促使美国对华出口在2009年下半年增长了15%。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重要经济体最大贸易伙伴,是这些经济体的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回升,内需增长强劲,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对美国出口起到了极大地拉动作用,11月份美国当月对华出口增长1.9%,达到创纪录的95亿美元。美国三季度以来,贸易逆差大幅减少,除了美元贬值的因素外,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稳定增长的需求。相比之下,我国贸易顺差也从2008年的11.6%降至2009年的8.9%,2010年进一步降低至6.2%,这说明中国不仅为全球经济再平衡做出巨大贡献,也在逐步替代美国等发达国家成为全球需求增量的主力军。

第二, 中国经济内部需求结构趋于协调

中国不仅输出内部需求,内部需求结构也趋于协调,内生性增长动力明显增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来看,2009年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引擎,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2.3%,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为52.5%,净出口的贡献率则为-44.8%。而从2010年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明显改善,协调性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降低,净出口贡献率由负转正,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稳定,而动力机制也由政府推动转向市场主导,市场需求逐步启动,民间投资开始接棒,“增长动力机制转换”与“增长极多元化”局面开始显现。

第三, 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在不断加大

但我们在看到中国经济这些亮点的同时,也不可否认,由于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中国宏观调控的“主动性调整”,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典型的“经济周期短期化、高频化”特征。仅仅在2010年的不同季度,中国经济就快速经历了一季度的偏热、二季度的显著回落、三季度的企稳、四季度偏强的一轮短波动周期,可以说,经济波动还是不小的,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一年里对“中国经济过热”、“二次探底”的担忧都有的原因。

第四, 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后遗症开始显露出来

中国的经济增长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为了增长付出的代价是不是过大。2011年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上正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后遗症也可能逐步显现出来。比如说,由于政府4万亿投资和信贷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一些地方政府依托融资平台等方式大规模举债,地方政府性债务率急剧升高,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考虑到今后两年地方政府后续贷款2万亿—3万亿元,预计到2011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负债恐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未来如果中国经济一有风草动,这些“病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而在财政与货币双宽松的政策影响下,“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另一个关键词。与经济复苏如影随形的是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大到房地产小到蔬菜价格,无一不涨。CPI破“3”、破“4”、破“5”……2010年的物价一路高歌,11月份,CPI飙升至5.1%,创下过去28个月来的新高。“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你去”、“煤超疯”,价格上涨有“由局部向全局”扩散的趋势,因此抗通胀成为政府目前全力应对的最重要任务。

二、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与初步判断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尽管世界经济度过了危机的最困难时期,但我们还不能说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 2011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更为艰难,复苏之路曲折漫长。

第一、全球总需求不足的局面将会持续。根据国际机构的预测,2011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6%降至2.3%,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会从1.7%降到1.5%,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会从2.8%降到1.5%。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G D P占到了全球G D P总量的一半以上,一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会导致全球总需求的不足。

第二是发达国家将受到债务问题的严重困扰。欧洲债务风险还在蔓延,而当前债务恶化在发达国家同样具有“普遍性”。IMF的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中鲜有达标者:美、英、德、法、日五国2010年预算赤字分别达到GDP的11.0%、11.4%、5.7%、8.2%、9.8%;而五国截至2009年年底的公债余额占GDP比例分别为83.2%、68.2%、72.5%、77.4%、217.7%,财政赤字水平较危机前都大幅提高,负债水平普遍比危机前的2007年提高了15%-20%。美国的情况同样不乐观,截至2010年12月14日,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已经超过13.8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94%,而减税法案的通过还将进一步加剧政府的债务负担。日本的情况更糟,日本的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远远超过陷入财政危机的希腊和爱尔兰,希腊为136.8%,爱尔兰为112.7%,达到了200%,日本经济合作开发机构预计,2012年财政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债务总额与GDP之比将增至210.2%。这种财政不断恶化和高负债的复苏,必然导致发达经济体向外释放风险,从而使世界经济风险大增。

第三,流动性泛滥正在成为一个长周期、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美联储兑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粮价、油价、金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达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高点。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该组织的农产品价格基准指数大幅上涨,创下名义新高,超过了2007至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在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推动下,去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幅创下自2009年6月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欧元区通胀年率也升至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未来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大国经济体都难免受到通胀的威胁,如果这样的话,世界经济很可能出现“滞涨”的风险。

从内部情况看,2011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形势复杂而最难以驾驭的一年:宏观经济的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互相角力、同时存在。2011年将继续延续2010 年度经济复苏的势头,但考虑到抗通胀以及由此引发的政策调控以及发达经济体奉行的极度宽松政策的外溢作用进一步显现等因素,2011年经济复苏势头将会放缓,2011年季度同比经济增长率在第一季度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逐步反弹,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全年增速将达9%左右。从三大需求情况看,投资、出口都有回落,而消费则稳中趋升。其中,投资增长22%,消费增长19%,出口增长16%,投资、消费、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9、3.6和0.5个百分点。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