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是挑战美元霸权体系的第一步

2010年11月30日10:1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去美元化 美元霸权 美元 霸权 张茉楠 货币 双边贸易结算 贸易结算 本国货币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近日,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宣布双方决定用本国货币实现双边贸易结算,这被外界解读为中俄联手挑战美元霸权。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很多时候被称为“美元世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全球市场体系的许多规则和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美元霸权体系。

而另一方面,是日益广泛的全球化分工体系。在全球化浪潮中,分工将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分裂成三类国家: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资本和消费型国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生产型国家,以中东、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型国家,也有人将这三类国家形象地比喻成“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因此,在这个日益密切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一方面使全球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全球持续20多年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全球化的“盈余”分配结果更为悬殊。美国和亚洲的消费-储蓄失衡,美国是双赤字、净负债,亚洲主要新兴国家和中东、俄罗斯等石油输出国是贸易盈余,由此产生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这样,美国、亚洲新兴国家、石油国家就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三极,后两类国家靠输出廉价商品、劳务和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形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三角关系,使全球供需和分工体系维系在美元体系上。

由于新兴市场货币大都盯住美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严重被削弱。不平衡的货币政策,不仅使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国际购买力与国内购买力背离,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窘境,也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平衡,进而又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

美元凭借霸权税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机制、真实经济增长机制的关系,更导致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混乱,“美元陷阱”危机四伏。近几年,就在美元到处施展霸权余威的同时,从拉美、到中东再到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携起手来拉开了“去美元化”的大幕。

从2006年以来,部分拉美国家在贸易和融资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去美元化”倾向,减少美元在外贸和金融体系中的比例,加强本币的地位和作用。除了贸易领域,拉美国家近年还在减少美元在各国资金存贷和市场融资中的比例。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雷德拉多指出,长期以来拉美国家发行外币债券,尤其是美元债券的比重很高,造成这些国家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本国经济政策。为此,他建议拉美国家积极推进本币金融市场的建设,加大本币债券的发行力度,减少对美元资本的过度依赖。部分南美国家也发起成立“南方银行”,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摆脱美元及其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的制约,实现金融独立。

在中东,2009年10月宣布,波斯湾四国沙特、巴林、卡塔尔、科威特财长及中央银行总裁,重申对创立货币联盟及单一货币机制的承诺,并将尽快启动。

在亚洲,随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始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水。中俄两国也通过货币协议安排使“人民币—卢布”结算进程提速,这些都表明,一场新兴发展中国家联手抗衡美元的货币保卫战正在打响。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局部的贸易结算对于整个国际货币结算体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新兴经济体要想实现贸易的本币结算首先要保证贸易量的规模足够大,以中俄两国间贸易为例,尽管中俄两国贸易近年来有飞速发展,今年1至10月,中俄双边贸易总额达451亿美元,同比增长43.4%,但中俄贸易额也只相当于中美贸易额的约1/7,特别是在中俄的双边贸易中,占最大比例的,还是石油、天然气、木材等资源类产品的贸易,这些贸易还是用美元结算的。

但是从长远看,这种各国尝试的一小步就可能成为未来影响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挑战美元霸权体系的一大步。目前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严重稀释了美元价值,令美元基础信用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有预计,在未来5年内,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由现在的65%下降至50%,在十年内则进一步下滑至40%,美元地位的下降和新兴国家货币的上升一定会真正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的力量对比。

对于人民币而言,中国在全球经济总规模中地位的提升必然要求人民币的崛起,与美元脱钩、彻底摆脱人民币的被动反应模式,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挑战美元霸权并非易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非一蹴而就,要按照“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

一是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遵循“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的方向,逐步有序地向境外合作的主体开放境内一部分人民币市场。

二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尽快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建设规模,进一步丰富本币境外投资、融资、储备各项职能,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满足境外机构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形成境内、外人民币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积极发展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让人民币债券成为国际流通和受欢迎的主权债券。(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